链霉菌菌株A与哈茨木霉T-23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系统构建及融合菌株鉴定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链霉菌菌株A与哈茨木霉T-23两远源菌株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构建出最佳融合技术系统,确立了最佳筛选模型,并对所筛选出的融合菌株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如下: 首先对出发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进行优化,经多次重复试验所得结果为原生质体融合时选择适当出发菌株原生质体比例找到依据。链霉菌菌株A与哈茨木霉T-23属于两远源菌株,各自融合条件差异较大。试验中确立了原生质体融合的筛选模型。试验对出发菌株原生质体的融合条件进行了筛选。试验根据已经建立的最佳融合技术系统及筛选模型,经遗传稳定性检验初步获得16株融合菌株,选融合菌株中的两株F1-16、F2-16作为初步鉴定对象。由于试验条件有限,仅通过一些简单而直观的方法如菌落形态、融合菌株孢子形态、孢子大小,DNA含量、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等来对出发菌株及融合菌株的形态学和遗传学方面特性进行初步分析鉴定。资料显示,测定孢子体积及DNA含量可鉴定杂合二倍体,试验对出发菌株及两个融合菌株F1-16、F2-16孢子体积及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合显微镜检孢子形态观察结果,可以初步认为融合菌株F2-16为杂合二倍体,融合菌株F1-16为单倍重组体。通过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谱带分析,融合菌株F1-16除了具有与出发菌株相同的谱带外,还有明显的独有谱带,进一步证明在融合分离过程中融合菌株F1-16发生了染色体片断的交换或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组分的蛋白。对出发菌株及融合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效果不理想,仅证明亲本之一链霉菌菌株A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含量较高,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原因。
其他文献
油质蛋白(Oleosin)是一类特殊的贮藏蛋白,主要在油料植物种子中特异表达,以膜嵌入方式依附在油体表面,在油体发生和分解消失过程中起着重要生物学作用。本文以甘蓝型油菜种子中油质蛋白的cDNA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克隆和表达,用以了解油质蛋白在甘蓝型油菜中时、空的表达以及与TAG积累的关系,同时为油质蛋白(Oleosin)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利用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1.本文利用热CTAB-LiC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个口号形象地说明,教育要懂得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所谓赏识,其本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将会有意外的收获。赏识是春天的甘霖、夏日的清凉、秋天的金黄、冬日的暖阳,它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教师只有做到赏识教育,方能帮助学生塑造丰富七彩的人
目的:  对提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进行体外诱导分化,研究它的分化方法还有它的分化机制;以兔为实验动物,以MSCs为种子细胞,结合可降解聚氨酯(PU)和脱细胞食道粘膜构建
数字扫频仪USB2.0主从控制器是实现数字扫频仪虚拟化的重要模块。论文研究基于USB2.0接口技术和成熟的数字扫频仪系统的USB2.0主从控制器,以解决数字扫频仪和U盘外设以及PC机的通信问题,使其连接具有单一化、即插即用、热拔插等特点。论文分析传统的频率特性测试仪与主机的通信接口发展以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在详细分析USB接口技术和数字扫频仪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DSP和USB2.0技术的USB2.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通信的各个领域,数据传输量迅速增长。近年来,由于CMOS技术迅速发展,芯片内的时钟频率已经达到GHz级[1],而在传输线路方面,传统的并行接口的远距离传输线
传统的电磁场数值方法在分析电磁散射问题时,需要在网格上定义一系列基函数来表征电流。迄今为止,用做分析矢量电磁方程的基函数大都沿网格内部边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于这类
随着数字电视,特别是大屏幕显示设备的发展,液晶面板中固有的残影(shadow)、抖动、运动模糊(motion blur)等现象变得尤为突出。为了克服以上弊端,研究人员一方面努力降低液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