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中国汽车业将在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数量限制。这一承诺在大幅度降低汽车业保护程度,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将改写中国汽车业格局,结束目前大多数汽车业国企依靠合资车“躺赢”的发展局面,使其不得不加大自主品牌建设力度以应对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近几年国内市场乘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竞争越发激烈,市场趋于饱和,我国的汽车企业自主板块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国汽车业何去何从?又如何在竞争中站稳脚步,杀出重围,打响品牌声望,化解国内产能过剩的难题?那就必须积极“走出去”,选择适合的跨国经营战略。作为我国汽车企业的龙头老大,近年来,上汽集团大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走出去”,连续三年保持了海外销售和出口国内第一的地位。相较于其他国内车企,上汽集团的跨国经营模式不仅是多元化的,而且更具典型意义,因此,研究上汽的跨国经营模式对于我国企业如何进入海外市场开展跨国经营具有典型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将对上汽的跨国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上汽面对的环境。虽然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无论是销量还是品牌形象较以往来说都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但是依旧没有改变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合资企业经营占主导地位,国家需要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与此同时,在面对我国汽车市场的疲软状况,我国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通过出口、并购、兼并等方式进行海外经营。除此之外,欧美日系汽车企业,也在加速进行国际化经营的进程,面对此现象,上汽进行跨国经营刻不容缓。其次分析了上汽集团的“借船出海”跨国经营战略的特点,“借船出海”主要是借渠道、借资金、借技术、借品牌。并且对上汽选择“借船出海”战略的原因以及“借船出海”战略的模式表现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借船出海”就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具体表现。与战略联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通过“借船出海”战略与其他模式的优劣势对比分析发现不管使用哪一种跨国经营模式和战略,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只要是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发展路径才最为关键和重要。战略不分对错,只有适不适合,只要这一战略可以实现长远收益,那就是成功的。企业发展应从优势劣势、市场环境以及生产经营状况出发,对其做出综合全面的考虑并权衡好利弊。要想打造自身的汽车品牌,必须具备绝对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发展。通过本文研究,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大而不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通过积极开展跨国经营,塑造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为此,首先应搭建战略联盟,“借船出海”,通过各种途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将其及时吸收和消化,尽快将其转化成为自身竞争优势,构成先引进后消化吸收最后进行自主创新的一个良性循环模式,彻底改变依靠合资企业不积极作为的发展局面,逐步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和技术垄断。然后,借助政府的主导,将各项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健全研发中心或机构,不断加大对于研发的投入力度,攻克技术难关,坚持自主研发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