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布鲁菌病临床特征不典型,误诊率高。通过分析江西地区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江西地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0月就诊的35例确诊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疗效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进一步将35例布鲁菌病患者分为不明原因发热组(FUO)19例和非不明原因发热组(非FUO)16例,分析两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1)江西地区布鲁菌病患者以青年(18-40岁,28.57%)和中年(41-65岁,57.14%)为主;职业为农民、工人的患病率分别为62.86%、28.57%,工人在FUO中的比例为10.53%,在非FUO中的比例为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80%有明确羊牛接触史,羊接触史、牛接触史分别为62.86%、17.14%;发病时间主要在4月-6月(62.86%);居住地主要分布于抚州(28.57%)、宜春(17.14%)、南昌(14.29%)等地。急性期患者34例(97.14%),亚急性期1例(2.86%),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97.14%)、乏力(85.71%)、肌肉关节痛(68.57%)、寒颤(48.57%)、多汗(40.00%)和腰背痛(34.29%),热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发热和长期低热(88.57%),很少表现为典型的波状热(8.57%),并发症包括中毒性肝炎(80.00%)、关节滑膜炎(22.86%)、肺炎(20.00%)、脊柱炎(14.28%)和双侧胸膜炎(2.86%)。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白细胞(WBC)正常29例(82.86%),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明显下降26例(74.29%),血红蛋白(HGB)降低23例(65.71%),肝功能异常28例(80.00%);C-反应蛋白(CRP)升高33例(94.29%),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23例(85.19%),降钙素原(PCT)升高2例(6.45%);血培养34例,阳性31例,骨髓培养17例,阳性15例,骨髓培养和血培养均检测16例,其中骨髓培养阳性14例(87.50%),血培养阳性13例(81.25%),二者均阳性11例(68.75%)。确诊的35例布鲁菌病患者以FUO入院19例(54.29%),入院前均存在误诊(100%);以非FUO入院16例(45.71%),入院前存在误诊为10例(62.50%);两组患者误诊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中毒性肝炎在FUO和非FUO中的比例分别为94.74%和62.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多西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的方案分别为45.71%和34.29%,疗程为6周,均痊愈,两组治疗方案疗效无差异(P=1.00>0.05)。结论(1)江西地区35例布鲁菌病临床上以不规则发热和长期低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较为突出,实验室检查WBC和PCT多为正常,EO百分比降低明显,HGB多为降低,CRP和ESR多为升高,肝损害率高和病原学培养阳性率高。(2)该35例布鲁菌病患者以FUO为主入院,误诊率高。非疫区以FUO为主入院伴不规则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和中毒性肝炎的患者,均需排外布鲁菌病可能,结合流行病学特征、血常规特点、肝功能及病原学结果,即可帮助早期作出诊断。(3)35例布鲁菌病以多西环素为基础的联合用药不同方案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