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通常预后很差。长期以来,酪氨酸激酶活性失调一直在白血病等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FLT3、c-KIT、ABL、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R)的突变体导致了酪氨酸激酶的组成性激活,分别成为特定恶性肿瘤的发病因素。已发现的FLT3突变有两种类型:内部串联重复(ITD)和点突变。目前,FLT3激活突变已成为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分子异常,目前我国白血病FLT3激活突变的发生率是多少,尚无研究报告,因此FLT3/ITD与疗效、预后的关系也不清楚,我们旨在通过明确FLT3/ITD在白血病中的发生率,研究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由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即STI571)对c-KIT和PDGFR有与ABL和BCR/ABL相似的激酶抑制活性,近年来伊马替尼逐步应用于c-KIT的靶向治疗,我们拟应用携带-c-KIT突变的Kasumi-i细胞系体外研究伊马替尼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为伊马替尼应用到c-KIT过表达或突变的AML患者提供临床前实验依据。 1.FLT3基因激活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PCR方法分别扩增FLT3基因第14、15外显子(ITD所在区域)和第20外显子(点突变所在区域)。前者PCR产物在3%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出现额外体积大于野生型FLT3的条带即为ITD阳性产物;后者PCR产物经EcoR V内切酶充分消化后,不能被切开的样本即存在点突变。部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析其临床相关性。 AML患者中FLT3/ITD的阳性率为25.9%,点突变阳性率为6.3%。个别AML患者中FLT3点突变与ITD共存。FLT3激活突变在AML中的高发生率使其成为AML中最常见的分子标志。 ITD位于FLT3基因第14外显子,多簇集于JM区中从密码子589至599的富含酪氨酸残基的一段区域,以首尾相接顺序插入若干个复制的核苷酸,使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