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辽河水系和太湖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基准值的初步验证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我国水环境的生态学基准体系,并验证体系的合理性,从而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及水质标准的设立提供科学依据,自2011年6月至2014年2月,调查了辽河水系和太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分析了水样中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细胞密度、污染指示种、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并验证了课题组前期确定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基准值。  研究期间,辽河水系检出浮游植物6门70属230种及变种;太湖检出浮游植物6门59属187种及变种。两个水域的种类组成均为绿藻-硅藻型。辽河水系所有样品的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3.26×106 cells(或团)·L-1,其中绿藻的密度最大。太湖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4.09×106 cells(或团)·L-1,蓝藻密度最大。两个生物指标指示辽河水系与太湖均为富营养型,夏季富营养化更为严重。  辽河水系检出污染指示种71种,能指示βm(乙型中污)的种类最多。检出40种优势种。两个指标综合显示辽河水系为中度污染水体。太湖检出污染指示种58种,βm指示种最多。检出优势种30种,且主要为βm、αm(甲型中污)指示种。故太湖为中度污染水体,污染较重。  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相关性较好(H(物种多样性指数)与D(丰富度指数)、J(均匀度指数)均相关),夏季H=1.18~3.56,冬季H=1.45~3.17。H值较大,显示辽河水系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复杂、稳定。太湖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也具有相关关系,夏季H=0.55~2.78,冬季H=1.26~2.67。冬季相对较为均匀,夏季受微囊藻爆发的影响,有些点位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小。太湖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夏季的有些点位已达到重度污染状态。  利用辽河水系2011~2013年夏季浮游植物的数据验证H的生态学基准,显示原参照状态中浑河上游的H2为湖泊型饮用水水源地,不适合;浑河中游的H4、H6为典型的河流点位,且各生物指标显示适合作为参照状态。辽河中游原参照状态L9合适,基于数据,建议增加辽河上游的L6、L8,中游支流的L11作为辽河的参照状态。原生态学基准值偏高,依数据确定基准值下限H=3.29,将基准值确定为:H=3.29~3.65。  依据太湖2011~2013年夏季浮游植物的数据验证H的生态学基准,考虑分区的思想,建议将湖东滨岸区的参照状态(D2、D5、D6、D7)减为2个;将西南区的N5点位替换为N1及N3;在水质相对较好的西北区、贡湖分别选取2个点位作为参照状态;在水质相对较差的梅梁湾、湖心区选取1个点位作为参照状态。选取原生态学基准值H=2.72时,2011~2013年夏季77个样品中,共有4个达到基准要求。综合考虑各因素,确定生态学基准值为H=2.72。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分别以葡萄糖和壳聚糖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碳材料,通过SEM、FTIR、BET、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其形貌、成分等性质,并进行了对活性艳红k-2bp
皂素工业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医药化工行业,其外排废水属难处理高浓度含酸有机废水。由于污水处理难度大,运行费用高。目前除少数皂素企业进行简单的处理外,大多数直接排放。对周围
两淮矿区煤炭开采导致广泛的土地沉陷和积水,形成许多小型塌陷湖泊,矿区原有的农业种植生态系统向水生生态系统转变,生态系统的生产方式亦发生彻底变化,塌陷湖泊初级生产力相关研究对深入理解这一特殊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煤矿开采生态效应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研究。首先对淮南“潘谢”矿区的5个塌陷湖泊水体和淮北“朱-杨庄”矿区的3个塌陷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选取淮南矿区3
本文以纯度为99.99%金属Ti为靶材,玻璃为基底,Ar为溅射气体,N_2和O_2的混合气体为反应气体,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不同参数下的TiO_(2-x)N_x薄膜,并通过基底加热或后续退火的方法使薄膜得到进一步晶化。利用XRD,TEM,XPS,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及光催化反应等测试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薄膜的晶型结构、成份组成、性能等方面的影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下运用直流磁控溅
根据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调查结果,我国湖泊已经普遍面临富营养化问题,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水环境的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湖区、云贵湖区、
智能水凝胶由于具有刺激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组织培养、药物释放、传感器、人造肌肉、分子筛、记忆元件开关、活性酶的固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近年来受到研
生物质垃圾是一类有机垃圾的统称,主要来源于城市生活垃圾、庭院垃圾、农业垃圾、林业垃圾等,具有分布广泛、产量巨大、可再生性好等特点。经合理地开发、利用可将其转化为有用
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飞跃,但工业污染气体及交通废气的排放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直接或间接危害,因此检测污染气体浓度,监测人类身体健康状况成为了目前人
科技的快速发展,应用于口腔残根修复中的技术不断创新,分析各个修复技术可知,每个技术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患者的口腔健康、美观度都具有较大的作用.分析口腔残根保留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