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由于大部分位于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欠缺,教育的落后导致法律在该地区影响力有限,很难保证每个角落都能受到国家法律的调控。尽管如此,该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依然生活的井然有序,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各个村落里,村、寨、乡不仅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治实体,对整个民族地区的社会来说,它又是一个相互之间具有依存关系的社会群体。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除了会运用法律来调整民事纠纷外,也会运用自己本民族内的传统习惯法规范和一些流传下来的古老惯例来处理相互之间的各种纠纷,以此来保证各自单元群体的稳定与和谐。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民事纠纷大多是婚姻家庭关系纠纷、林木所有权纠纷、邻里之间基于相邻权关系产生的纠纷以及一些标的额较小的经济类案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利益群体大量出现,主体的多元化导致该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事纠纷也日趋多元化。民事纠纷的多元化必然要求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法律规范应依然发挥它的作用,而新的纠纷解决机制也应当被重视。在这些不同的纠纷解决机制中,大多数情况下,当事人会选择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因为传统的习惯法规范具有更高的解决纠纷的效率和更低的经济成本,而国家法律在处理纠纷时通常显得较为生硬且缺乏灵活性,比较之下,习惯法处理的结果当事人双方都更乐意接受。因此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一方面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克服诉讼过程中的冗长的程序,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为国家节约了有限的司法资源。随着国家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为公民解决民事等纠纷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为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推进,许多普通的民事纠纷案件已经由国家法律予以解决,然而,由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的社会习惯及各种风俗,国家法对其调整不能面面俱到,国家法律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远不如它在城市社区的推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件纠纷或者案件通常不仅仅是当事人双方自身的问题,因为这些纠纷经常与一个家族甚至村寨有关系,并且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差异,有些时候一些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处理不妥当极有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群体冲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大多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他们习惯用公平意识和一种自然的正义感来处理纠纷、对待国家的司法审判。在这种情况下,民族习惯影响下的习惯法规范和法律意识容易产生冲突,而这些纠纷处理是否得当则关系到该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持久发展。然而无论是国家的法律规范,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习惯法规范,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合理的解决各种民事纠纷,实现公平正义。故而,我们在处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事纠纷时,一方面要遵循国家法律规范的规定,依法办案,在不违背国家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变通,以此来实现纠纷的合理解决;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案情简单的普通民事纠纷,则可以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习惯法规范加以调解,力求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规范之间达到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