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仿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b2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大多数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尽管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开发手段,但大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提高油气采收率、寻找剩余油的难题。使用仿真技术进行剩余油研究,结合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可以很好的了解影响岩石孔渗性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揭示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法对岩石铸体薄片进行微观孔隙结构研究,计算孔隙结构相关参数。并基于岩石铸体薄片,结合仿真技术、微观渗流机理、以及计算机相关技术建立微观剩余油仿真模型,进行剩余油仿真实验,研究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文南油田文33块岩石铸体薄片为例,采用先进的数字图像分析法对岩石铸体薄片进行数字图像处理,采用阈值分割法进行岩石孔隙部分的提取,准确的将孔隙部分和岩石颗粒及其它非孔隙部分区分出来。提取出的图像色彩边缘突出,孔隙信息明确。采用分水岭算法和形态学相关算法较准确的计算出了孔隙的结构特征参数。计算结果准确、误差小,与传统计算方法所得结果相吻合。改进、完善微观剩余油仿真程序,提高了仿真模拟的准确度。以文33块沙二下两口井不同深度的岩石样品为例进行水驱过程的仿真模拟。将图像分析法计算出的孔隙结构参数应用到微观剩余油仿真模型中,进行微观剩余油仿真试验,直观地表现了流体在微观孔喉网络中的渗流过程及微观剩余油演化规律及分布情况。模拟结果与水驱油微观物理模拟有较高的吻合度,并能反映影响渗流的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和数学关系,因此认为微观剩余油仿真结果是可靠有效的。根据模拟结果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分布,为油田生产提供重要的参数数据,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和提高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变换带越来越得到石油地质学家们的重视,据勘探实践证明变换带往往是油气富集地带。应用断层分布图、断层沿走向垂直断距图、地层厚度图、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南贝尔凹陷变换带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广大市场受到广泛关注,而在智能定位器消费市场,国外产品仍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开发国产智能阀门定位器以实现执行机构的数字化,在线诊断和
多视角拼接是视觉测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拼接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测量的整体精度。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基于标志点的拼接方法具有易于实施且相对其它采用辅助设备的拼接方法其设
轮腿混合机器人综合了轮式机器人和足式机器人的优点,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变换轮式运动和足式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较大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能量效率,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