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心理健康并且提高心理问题及时干预能力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当今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居民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内包含自然环境和满足人们需要的人工环境等恢复性环境,因此研究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的社区环境的优化和规划设计,对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对于社区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尚少,人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心理健康并且提高心理问题及时干预能力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当今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导致居民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社区内包含自然环境和满足人们需要的人工环境等恢复性环境,因此研究作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的社区环境的优化和规划设计,对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研究对于社区建成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研究尚少,人尺度的视觉感知极少涉及,致使在社区设计中融入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策略难以实现。探寻社区建成环境的优化策略,首先需要明确社区建成环境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并了解具体影响过程。本研究以采取一定的方式避免或减轻问题的主动式干预为主要思想,归纳建立了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环境特征指标体系,并选取天津市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四个社区为例,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关系,得出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的的社区建成环境特征,并对作用路径进行解析。研究得出:(1)空间分布属性对同一指标的心理健康作用程度有所影响,部分指标存在阈值;(2)空间多样性、视觉色彩度、商业设施可达性、内部道路连接度和慢行路网密度是普遍具有显著影响的指标;(3)从影响程度来看,绿地空间可接触度、空间多样性、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景观差异度等指标影响心理健康的效应程度一般较高。根据显著影响心理健康的社区建成环境特征指标,结合直接或通过体力活动、社交活动等间接作用的影响路径,建立包含5项综合指标、15项特征指标的空间绩效评价体系,对四个社区评价后归纳社区模式,提出社区建成环境优化的策略,并结合社区空间设计、总体城市设计、土地出让三个层次的城市设计导则和城市规划编制提出建议,以期为未来全尺度干预、多尺度融合的居民心理健康导向的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提供参考,为健康城市热点下城市规划学科的公共健康环境营造提供选择,为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居民健康友好型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及实时监测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建筑表皮将建筑室内外空间进行分隔,可以起到对外部气候环境不利因素隔断和对有利因素选择透过的作用。与传统的静态建筑表皮相比,主动式可变建筑表皮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测评建筑室内外物理环境,通过对表皮形态的调整从而应对外部环境改变,以此提高建筑室内舒适性,同时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目标。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明确界定研究对象,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研究框架进行整理。第二章进行
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建筑建构体系造成了冲击,新技术体系下坡屋顶该如何存在成为了建筑师们不断探讨的议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与现状,通过研究建筑师在现代建筑中对传统坡屋顶的重构设计策略,以杭州亚运村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载体,探讨中国传统坡屋顶的重构设计。文章首先回顾了建筑师对传统坡屋顶重构设计的探索历程,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类比研究与解读分析,从形式、空间与材料等方面总结出建筑师表达传
随着石油钻井工程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石油钻井工程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如果在钻井过程中防漏工作落实不到位,可能会引发井喷问题、井漏问题,将会对石油开采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石油开采单位应该结合石油钻井工程要求,使用合适的防漏堵漏工艺,降低钻井工程出现问题的概率,不断提升石油钻井工程的实施质量。本文首先分析影响防漏堵漏工艺在石油钻井工程中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探讨提高石油钻井工程中防
<正>亲近自然是幼儿的生命天性,呵护幼儿的自然天性,满足幼儿的生命成长需求,支持幼儿生命完善与发展是幼儿园教育的使命。因此,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规律,尝试建设四季自然生命课程,来完成幼儿生命成长教育。自然生命课程的建构是幼儿园实现幼儿生命成长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儿童亲近自然天性的回归、对儿童生活和发展需要的回应。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热潮,各国文化的交融更加紧密,建筑设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筑设计风格也趋向于一致。传统文化的延续、转译和表达是当今中国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对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探讨传统空间的现代化转译中,从原型理论的理论角度,以江浙地区传统建筑空间为对象,对其现代化转译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江浙传统空间的空间原型进行提取、分类与总结,进而对其空间特征进行抽象与转译,以使
合院原型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历史悠久,分布普遍,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组织方式,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建筑的空间营建与中国礼制社会的关系建构。步入近现代,围绕合院空间开展的当代建筑创作层出不穷,但鲜有继承传统空间基因与传承本土营建智慧的作品呈现。笔者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围绕中国传统合院,展开空间特征与社会意义的理论研究,并结合基于真实场地与具体任务书的设计研究,试图为当代建筑创作中的传统空间重构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循环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也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记载着城市文脉的发展历程。在现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将关注点由原初单一的经济价值层面,转换到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层面。滨水公共建筑作为城市共有资产,是滨水公共空间中重要的一个子项,对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开放性和城市活力有重要的职责。而纵观国内
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影响,各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了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的身心健康。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更引发了全球对公共健康与环境风险防控问题的思考,因而必须对空气污染等公共卫生和环境问题予以重视。目前,世界上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城市工业集聚区更为显著。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典型的工业集聚
在弹载雷达应用中,延长相干积累时间是提高微弱机动目标雷达探测能力的有效方法,但检测性能会受长时间积累引起的距离与多普勒频率波动影响而下降。本文以某航天研究所横向课题一体化雷达研制项目为背景,对高速运动目标的信号处理方法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LFM雷达信号处理器DSP的实现。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恒速目标的距离走动问题,根据雷达接收地面制导站信号的特性提出了速度装订条件下的回波频域能量积累算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快节奏城市生活与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重城市居民的心理负荷,从不同层面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伴随着人们对心理放松、舒缓压力需求的激增,如何通过环境营造以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营造健康城市受到广泛关注。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健康环境建设的重要恢复性资源,其景观特征与环境品质能够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文化浸润等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