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酶作为一种可以降解蛋白质的生物催化剂在各行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洗涤、皮革以及饲料等行业。蛋白酶因其广泛的来源具有不同的适应条件和生物学功能,导致蛋白酶的性质和应用多种多样。蛋白酶活的测定方法参差不齐,有待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不同蛋白酶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也有不同的效果,本试验旨在测定不同蛋白酶的酶活,并将其应用到断奶仔猪生产上探究应用效果,对比不同蛋白酶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用国标法(GB/T23527-2009)测定不同酸碱性蛋白酶的活性和角蛋白酶的活性,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豆粕中的蛋白作为底物测定角蛋白酶的活性。对比不同测定方法下的酶活结果。结果表明,以豆粕蛋白作为底物测定酶活的结果准确度低于国标福林法。将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蛋白酶应用到苏淮断奶仔猪的生产上,探究三种蛋白酶对苏淮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健康、平均体重为9.24±0.84 kg的苏淮断奶仔猪120头,按体重、性别基本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CT)组断奶仔猪饲喂不添加任何蛋白酶的仔猪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酸性蛋白酶(Ⅰ组)、中性蛋白酶(Ⅱ组)和碱性蛋白酶(Ⅲ组)的仔猪日粮;预试期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CT组相比,Ⅰ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显著提高(P<0.05),饲料转化率(F/G)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T组(P<0.05),饲料转化率(F/G)显著降低(P<0.05);与CT组相比,试验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Ⅰ组和Ⅲ组的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CT组、Ⅱ组和Ⅲ组(P<0.05);试验31~45 d,试验组的腹泻率和粪便指数显著低于CT组(P<0.05),试验组组内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腹泻率和粪便指数最低。2)与CT组相比,Ⅰ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显著高于CT组(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的含量显著高于CT组(P<0.05),各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Ⅱ组和Ⅲ组丙二醛的含量低于CT组和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CT组和Ⅱ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各组的总抗氧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而CT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显著高于Ⅲ组(P<0.05)。由此可知,酸性蛋白酶在提高苏淮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方面的效果较好,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在减少营养性腹泻方面的效果好,而中性蛋白酶在提高苏淮断奶仔猪免疫力和抗氧化性方面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