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肝脏肿瘤的精准手术导航对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三维可视化系统作为一种形态学方面的成像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的手术导航。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分子荧光成像则是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方法,可以从细胞功能水平实现人体组织结构的实时成像。本课题将三维可视化与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联合应用于肝脏肿瘤手术中,从形态解剖水平和细胞功能水平进行手术导航,并结合实际的临床应用,评估该导航模式的实用价值。方法2015年04月至2017年01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共31例肝脏肿瘤病人在三维可视化联合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指导下进行手术。所有病人术前均通过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及三维可视化分析,确定初步的手术方案。术前24h以0.25-0.5 mg/kg的剂量标准经外周静脉注射ICG后,术中使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对肿瘤进行实时的定位及边界界定,确定肝切除范围。拟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病人,术中先游离并阻断拟切除肝叶/段所对应的门静脉分支,经外周静脉追加1mlICG溶液(2.5mg/ml)后进行荧光检测,根据荧光信号的分布确定肝叶/段的界线及肝切除范围。离断肝实质后,再对肝断面进行ICG分子荧光检测,协助判断有无肿瘤残余以及胆漏。术后通过比较离体肿瘤标本荧光成像的最大径与三维可视化肿瘤模型的最大径,评估ICG分子荧光成像在肝脏肿瘤边界判断中的准确性。结果31例病人均获得结构清晰、立体感强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并进行了个体化的手术规划。术中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辅助下,实时呈现了肝脏肿瘤的定位与边界信息。比较离体肿瘤标本的荧光成像最大径与三维可视化肿瘤模型的最大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4,p=0.071),Pearson相关性检验提示二者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1,P<0.001)。3例病人术中使用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显示了半肝切除的范围,所呈现的荧光界线清晰、完整,实现了肝脏实质的三维染色,与阻断相应门静脉和肝动脉后肝脏缺血范围一致。1例病人通过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检出肝断面残余肿瘤,扩大肝切除范围后,再次使用荧光检测,无肿瘤残余,肝切缘病理结果为阴性。最终本组病人肝切缘术中荧光检测结果和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相一致,均为阴性,R0切除率为100%。此外,术中通过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发现肝断面胆漏1例,经处理后再次采用荧光成像检测,原胆漏处无荧光聚集,术后无胆漏发生。本组病人术后胆漏的总体发生率为3.2%(1/31)。结论三维可视化联合ICG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可在术中实时定位肝脏肿瘤并协助肿瘤边界及肝切除范围的界定,同时可高敏感地发现肝断面的残余肿瘤及胆漏,在肝脏肿瘤的手术导航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