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皎然诗学思想论述范围之广、探讨问题之细致都远远超过当时纷繁驳杂的诗格类著作的水平。可以说,皎然诗学思想精准地概括了唐代诗歌的若干特点。本文从对皎然诗学范畴的考察入手,梳理出皎然诗论的线索,并由此进一步认识皎然诗学的意义。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皎然及其《诗式》研究;二、诗歌创作范畴论;二、诗歌审美范畴论:四、诗歌发展范畴论;五、皎然诗论与中国传统诗学。 第一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皎然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交往。他生活在盛唐与中唐转折之际,是一个盛衰转变时期的人物,是一个生活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僧人。他的人生思想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以佛教思想为主。随后,重点梳理了皎然诗学研究的现状。从研究现状的分析中总结出皎然诗学研究的若干特点,并从中显现出皎然诗学研究的价值。 第二部分:探讨了“境”与“意”、“体”与“势”以及“作用”这些关涉到诗歌创作的核心范畴。皎然的诗论通过“意”与“境”的范畴,探讨了诗歌的构思问题;通过“体”与“势”的范畴,论述了诗歌表达的问题;最后,通过“作用”范畴对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从这些范畴的发展过程入手,通过对这些范畴的考察理清了皎然诗学从构思到表达的完整过程。 第三部分:对诗美评判标准以及诗美理想形态进行了分析。在皎然的诗美理想论中,既以“五格”品诗与“用事”为诗歌评判树立了标准,又以“中和”与“自然”之美构成了诗美的理想形态,从而体现出一种将虚无飘渺的诗美理想具体化、明确化的努力,并由此抓住了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核心。 第四部分:论述了皎然诗学的发展观。在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诗歌发展论的由来之后,重点论述了皎然的“复”、“变”论。从总体而言,皎然之所以能够对诗歌的发展做出比较公允的评判,原因在于他的诗歌发展论是在“中和”的方法论指导下形成的。 第五部分:将皎然诗论放在中国传统诗学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梳理了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