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增温对长白山苔原竞争植物尖被黎芦与牛皮杜鹃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相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已经上升了约1℃,有气候模型预测在2030-2052年之间全球升温将超过1.5-2℃。苔原植被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长白山高山苔原已经发生了低海拔区的草本植物入侵灌木苔原的现象,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导致苔原灌木植物被草本植物取代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问题。过去三十多年长白山苔原经历了草本植物小叶章入侵和扩张过程,近年来过去只能生长在苔原以下低海拔区的早春草本植物尖被藜芦凭借其强大的生长优势,迅速在苔原带定植,导致原生灌木植被退化。尖被藜芦与本地原生常绿灌木优势植物牛皮杜鹃形成竞争,增温是否会影响两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以及是否改变它们的竞争关系?本研究以长白山苔原带本地种牛皮杜鹃和入侵种尖被藜芦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 OTC)模拟增温,研究这两种植物形态特征、光合特性对增温的响应,通过比较分析两者生理生态特征对增温的响应差异,揭示增温对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OTC模拟增温使生长季里空气温度增加约2℃,土壤表层温度增加约1.1℃,且6月增温幅度大于7月;对土壤湿度变化影响很小。(2)根据牛皮杜鹃和尖被藜芦本身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可知,与牛皮杜鹃相比,尖被藜芦对光资源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生长季里增温使尖被藜芦的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比叶面积降低,且6月返青快速生长期株高和叶面积增大幅度大于7月成熟期。增温使牛皮杜鹃6月份叶面积显著降低,7月份比叶面积显著降低。增温使尖被藜芦与牛皮杜鹃地上部各形态指标间的差异增大,由此增温强化了尖被藜芦的地上竞争优势。牛皮杜鹃的根系组织密度(RTD)和侧根的比根长(SRL)都显著大于尖被藜芦。增温使牛皮杜鹃侧根平均直径和比表面积显著增加,组织密度显著减小,对尖被藜芦根系影响不显著。增温使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根冠比均增加,且牛皮杜鹃增加更显著,表明增温使牛皮杜鹃对地下资源竞争能力提升幅度大于尖被藜芦。由此可知,增温加强了牛皮杜鹃在地下的竞争能力。(3)尖被藜芦的总氮(N)和总磷(P)含量显著高于牛皮杜鹃,且两者的叶片总氮(N)和总磷含量高于茎和根。增温对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叶片和根系总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使叶片C/N比显著增加,根系C/N比显著降低,表明尖被藜芦把更多的N投入了地下。另外,牛皮杜鹃侧根总碳和总磷含量显著增加。这两种植物N/P比均小于14,且增温使比值有所增大,表明这两种植物生长受到N的限制,且增温减缓了这种限制。(4)尖被藜芦的光合速率大于牛皮杜鹃。通过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叶片光合特性参数可知,在生长季里,增温促进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光合作用,其中对尖被藜芦的促进作用较强,且与尖被藜芦成熟期相比,对返青快速生长期光合促进作用更强。(5)通过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参数可知,在生长季里,增温使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增大,PSII反应中心开放比例均增加,但增温使牛皮杜鹃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以热耗散形式消耗的部分降低,尖被藜芦与之相反。增温对尖被藜芦叶绿素荧光特性影响更大,且对其返青快速生长期叶绿素荧光特性ΦPSII、Fv/Fm影响较大,对NPQ影响较小。(6)增温对牛皮杜鹃和尖被藜芦光合特性参数影响较大,6月份增温对尖被藜芦株高影响较大,7月份增温对牛皮杜鹃和尖被藜芦营养元素影响较大,特别是对N含量。各位生理指标之间,牛皮杜鹃侧根比根长与叶片形态特征有相关性,根系形态特征和光合特性参数与营养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尖被藜芦营养元素N含量和株高与光合特性参数有显著的相关性(7)无论是对照还是增温处理,3年里群落中牛皮杜鹃的优势程度都大于尖被藜芦。3年增温使尖被藜芦盖度显著增加,使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均下降,且牛皮杜鹃下降的更多。增温使群落中草本植物种类数量显著增加,促进群落物种多样性增加。因此,增温使苔原生物多样性增加,草灌的种间竞争在加剧。综上,尖被藜芦与牛皮杜鹃竞争中,增温强化了尖被藜芦的地上竞争能力,强化了牛皮杜鹃的地下竞争能力,使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的种间竞争加剧;另外增温使苔原带生物多样性增加,这可能加剧了尖被藜芦和牛皮杜鹃的竞争;但未来两者的竞争可能长期存在,牛皮杜鹃不能快速被取代。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状况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重要表征。土地利用评价是认识土地利用方式、实施土地利用调控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对土地利用特点、利用结构、利用功能、利用效益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可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哈长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发展引擎,面对区域城市收缩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现实需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土地利用功能、效益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着东
学位
媒介变革语境下,传统戏剧艺术行业日益式微,作为人类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戏剧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显著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媒介多元化发展的冲击下开启媒介融合的重塑尝试。全球新冠疫情期间,以互联网平台为传播载体的“线上戏剧”的重现,是技术发展与艺术前进语境下的时代性产物,是衔接传统戏剧与未来戏剧的中间枢纽,其在戏剧发展进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赋予日益式微的戏剧艺术以全新活力,推动传统戏剧文化经久不衰,启
学位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汇载体,其储存量超过了大气和植被中碳的总和,储量的较小变化都会对大气碳含量产生显著影响。土壤碳库的稳定与外源碳的输入、碳滞留时间以及土壤呼吸等碳过程密切相关,这些都极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土壤碳循环。苔原生态系统因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弱、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对全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长白山苔原带为研究场所
学位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媒体接触愈发频繁,网络成为个体接收、生产以及分享信息的重要场所。同时,大量舆情事件在网络上产生和发酵,个体的信息活动和社交互动也大量涉入到网络舆情事件中。当前中国处于社会急剧转型和价值观更加多元时期,涉及社会道德评判的事件逐渐增多,都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公益舆情事件发生地愈发频繁,网民也更容易地通过网络卷入到公益舆情事件信息、讨论和传播中,在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探究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已成为当前流域水文水资源研究的热点。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探讨国际河流水资源时空变化并进行归因分析,对跨境水资源合理分配、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白山区国际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流域的中国一侧作为研究区,从蓝、绿水资源视角出发,利用SWAT(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各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虽然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速度较快,但是经济增长仍然有减速趋势,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看,创新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创新又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有着紧密的关系。由此,可以认为,中国大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技术创新对经济的发展有
学位
松花江丰满断面以上流域是松花江流域的源头区,分析其径流性和非径流性水资源的变化规律,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可为该流域源头区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根据1975~2018年该流域的气象、DEM、土壤、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松花江丰满断面以上流域的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选取五道沟、高丽城子两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量进行参
学位
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强降水事件的频次和强度都有所增加。但是,降水没有固定的持续时间,会形成不同持续时间的强降水,往往会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以不同的持续时间角度来分析持续强降水事件是研究降水变化的复杂性的一个必要手段。长白山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源地,长白山的降水尤其是强降水对气候变暖的时空响应是区域水资源研究的重点。但是,降水的空间异质性较强,站点观测数据或粗空间分辨率数据
学位
泥炭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储存库,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强度的人类农业活动已使全球泥炭地面积锐减,生态功能遭受严重威胁。因此,退化泥炭地的生态恢复工作亟待开展。泥炭地水文条件影响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控制和维持着泥炭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采取适宜的水位管理进行泥炭地水文恢复是泥炭地生态功能快速恢复的关键。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其对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十分敏
学位
泥炭地是全球陆地碳库的重要组分,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但自然泥炭地一般是受氮限制的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农业利用,泥炭地被开垦成水稻田。随着施肥等活动的增加,泥炭地日益受到外源氮输入的影响,进而可能改变泥炭地土壤的碳氮比,严重威胁着泥炭地的碳库功能,因此研究农业开垦后氮在泥炭地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本论文以吉林省金川泥炭地为研究区域,选择农业开垦后长期种植水稻的水稻田-泥炭地、自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