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鹿凹陷变质岩潜山储层特征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z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拗陷的南部,自2000年发现西曹固潜山油藏以来,研究区内十年来未发现较大规模储量,导致勘探主攻方向和区带不明确,本文是主要针对该区域变质岩型潜山进行的首次专题研究,结合近年来变质岩潜山油藏勘探的比较成熟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全面独特的视角认识和重新总结束鹿凹陷变质岩潜山油气储层特征及成藏规律。
  本文通过综合利用测井、地震、钻井以及化验分析等资料,研究变质岩潜山的储层特征,重点对束鹿凹陷变质岩潜山的岩性识别、裂缝发育特征、储层分类、储层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首先,本文以构造地质、储层地质及油气藏地质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地震、测井资料对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潜山构造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应用地质综合研究手段,查明潜山地层组成,研究束鹿陷变质岩潜山的构造演化和圈闭的形成过程,认为束鹿凹陷潜山地层基本顺主构造线方位(北北东)展布,太古界地层分布在凹陷南侧雷家庄断裂区域以及新河凸起西侧,潜山埋藏浅,出漏较好。束鹿凹陷变质岩潜山主要分布在新河凸起以及南部雷家庄凸起带,太古界及元古界潜山受构造影响大,上覆地层厚度小,为长期的剥蚀作用的结果。根据构造类型分类,凹陷内变质岩潜山主要有双断型潜山、单断型潜山及残丘、内幕山三类。
  其次,利用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对变质岩基岩的岩性、变质程度、分布样式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宏观的手段对岩心进行观察,并通过岩石化学分析、薄片分析等对岩心进行微观分析,认为研究区内变质岩岩石类型多样,变质作用复杂,主要以区域变质岩为主,主要岩性包括片麻岩、混合岩、大理岩、白云母石英片岩、板岩等,通过对岩心的主量元素进行化验分析,利用A-C-FM图解对变质岩原岩成分研究,认为本区变质岩的原岩类型是以沉积为主的副变质岩。
  再次,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岩石特征,裂缝的成因及发育规律,综合考虑构造、埋深、变质岩岩性、表生风化、变质程度、溶蚀等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储层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作出了评价。认为潜山顶面变质岩石的溶蚀孔隙十分发育,长期的溶蚀作用使岩石中的可溶矿物发生溶解迁移,而对于潜山内幕岩石,蚀变溶蚀孔隙不发育,溶蚀孔洞仅在潜山顶面普遍存在,随着潜山埋深深度的增大,岩石的裂缝发育程度也逐渐减小,储层储集空间由“孔隙型+裂缝型"的双重介质变为以裂缝为主的单一储集类型,并推测优势储层主要分布在凹陷南部的雷家庄断裂带上的浅部变质岩,其次为新河断裂凸起带。
  最后,本文通过构造条件、储盖组条件、油源及疏导条件对研究区变质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和综合评估,并提出“挖浅”、“探深”两个主要的勘探方向,一是以新河凸起带为目标,寻找该带浅部风化壳型油气藏;二是以雷家庄晋古19井区为目标,寻找断块、潜山内幕型油气藏。
其他文献
在各类地下工程及边坡护理中,锚杆锚固技术已成为主要的加固手段,广泛应用于城市交通、水电站、隧道等工程施工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锚杆锚固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而以前采用的拉拔检测技术因不能真实反应锚杆的质量,现已很少被采用。声频应力波反射法是锚杆工程质量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也是市面上几乎所有锚杆检测仪器的基本检测原理。  声频应力波反射法借鉴了"小应变动力测桩技术"的理论,并基于一维杆件的
学位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各种复杂油气藏已经成为目前甚至将来的主要勘探目标。其中,低孔低渗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成为国内外油气田地质与开发专家们关注的焦点,储层评价、描述是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问题之一。但与常规储层相比,勘探、开发低孔低渗油藏还存在较大难度,在低孔低渗储层测井解释与评价方面还存在诸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难以求准,解释符合率低,测井响应难以区分油(气)、水层,孔隙性气
江陵凹陷是江汉盆地最大的次级构造单元,不仅油气资源丰富,盐类资源也十分丰富。在江陵凹陷发育的众多盐类矿产中,无水芒硝具有十分重要地经济价值。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开发,使我们已对凹陷构造、沉积等基本地质问题有利深刻认识并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但由于过去的研究工作侧重于油气勘探及开发,针对凹陷内盐类矿物的分布及成因研究较少。为了弄清江陵凹陷南部无水芒硝发育情况,对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合理依据,因此有必要
学位
为适应油气勘探发展需要,近两年廊固凹陷大力推进三维连片一体化工作。本论文在廊固中西部整体连片、整体解释、开展层序地层研究,统一了分层方案,理顺了本区的地质结构和储层发育特征;通过沉积相研究分析沉积体系空间展布;釆用AVO反演技术、储层含油气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深化成藏条件研究,构建成藏模式,分析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固安、琥珀营北、柳泉东构造为有利区带,优选有利目标,发现落实圈闭,为油气勘探的井位布设
学位
石油及天然气能源的稳定增长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能源的稳产及增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尚未发现的各类油气藏是越来越少,面临的地质问题是日益复杂,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增大。精细解释评价是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了对地质特征和复杂油气藏特征的认识,同时也将影响到勘探部署的成效。  本次论文研究的区域为廊固凹陷普照营地区,它处于河西务构
学位
我国大多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地下剩余油分散、油水关系复杂。随着我国油田的“老龄化”,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时,必须弄清油田开发期的油藏动态变化,尤其是水淹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本研究针对油田水淹这个问题展开,因此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秦皇岛M油田为研究对象,以水淹层测井解释为核心,以剩余油分布规律为研究目的,根据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格局及油田深度开发阶段的主要任
本文以冀中拗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为研究对象,从成藏条件分析入手,深化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认识,以期通过转变研究思路、构建成藏模式、创新地质认识、探索斜坡带弱构造区勘探研究方法,搞清油气富集规律和有利含油区,指导油气勘探取得新发现。摘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核心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立项背景与项目意义  斜坡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和勘探领域,近年来国内外各油田都对其投入新的工作、开展新的研
学位
石油及天然气能源的稳定增长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我国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油气能源的稳产及增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尚未发现的各类油气藏是越来越少,面临的地质问题是日益复杂,勘探目标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增大。  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地球物理勘探已经逐步发展为油气勘探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知的地下构造,岩性,地层以及断层方面的信息,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性价比。相对来说,
学位
商三区位于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南部,属于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临商帚状断裂体系。随着钻井资料、测试资料的增加,开发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砂体平面上变化大,油砂体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展布规律不清,从而造成了采收率低下,注水见效不明显,开发效果较差。因此,开展地质再认识和储层综合研究势在必行。通过对研究区沙三上亚段进行小层对比,可以清楚地认识地下砂体、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及砂体的外部几何形态。沉
学位
中原文南油田文95块位于东濮凹陷文南构造南部,为一由西部的文西Ⅲ断层和东部的文东断层所夹持的地垒断块。经过30年的开发,研究区已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开采阶段,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相当数量的剩余油以不同规模、不同形式分布于长期水驱后的油藏中。为提高石油采收率,保持油田持续高产、稳产,需要对注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与控制因素进行精细研究。  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以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