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肠黏膜免疫功能调控的大黄游离蒽醌治疗SAP时效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紊乱是导致胰腺炎患者转向重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免疫调控时机成为SAP治疗的重大问题。作为治疗SAP最常用的中药大黄对于不同免疫状态下的SAP均能应用吗?前期研究发现肠粘膜免疫系统在SAP的免疫紊乱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动态观察肠粘膜免疫系统致炎/抗炎因子、免疫细胞数量、体液免疫因子等变化情况,观察SAP大鼠的免疫动力学变化。在此基础上评估不同免疫状态下给予大黄及大黄游离蒽醌(FTRAs)的药效差异,确定最佳用药时机。接下来注射亚致死剂量铜绿假单胞菌模拟继发感染,验证最佳用药时机的保护作用。
  方法:(1)SAP免疫动力学变化:①3.5%牛磺胆酸钠(NaTc)制备SAP大鼠模型,观察大鼠14天存活率以及1h、3h、6h、12h、24h、36h、48h、72h、120h、168h和336h胰腺大体情况,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变化,血清淀粉酶和胰腺脂肪酶活力水平评价SAP严重程度。②通过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D-乳酸水平反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③ELISA法检测小肠匀浆IL-1β、TNF-α、IL-6、IL-8、IL-18(致炎因子),TGF-β、IL-10、IL-4、sTNF-αR(抗炎因子)的水平,鲎试剂定量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反映SAP肠道炎症变化规律。④通过HE染色法观察肠系膜淋巴结(MLN)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CD68和C103表达反映肠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Th1、Th2、Treg细胞的变化,ELISA法检测肠匀浆中SIgA的含量反映SAP大鼠体液免疫变化。⑤SAP免疫转折时间点的确定: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A)生长曲线,确定对数生长期。正常大鼠注射不同剂量PA,观察7天死亡率,筛选亚致死剂量PA。ELISA检测正常大鼠接受亚致死剂量PA攻击后0h、2h、4h、6h和12h的IL-1β和TNF-α的变化,筛选最佳取材时间点。ELISA检测SAP建立后0h、12h、24h、36h、48h给予亚致死量PA攻击大鼠肠道TNF-α和IL-1β水平变化,确定免疫转折点。(2)研究FTRAs对不同免疫状态SAP的治疗作用。设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SAP+生大黄组(阳性对照组),SAP+FTRAs(22.5mg/kg,45mg/kg,90mg/kg治疗组,)在SAP免疫转折前(0h)、中(48h)、后(72h)给药,12h/次,共3次,末次给药2h后,即造模后24h、72h、96h处死取材。检测指标同第一部分。(3)研究FTRAs对SAP大鼠继发PA感染的保护作用,设Sham组,SAP组,Sham+PA组,SAP+PA组,SAP+生大黄+PA,SAP+FTRAs(22.5mg/kg,45mg/kg,90mg/kg)+PA,观察大鼠7天死亡率,ELISA法检测肠IL-1β、TNF-α、IL-6、IL-8、IL-18(致炎因子)和TGF-β、IL-10、IL-4、sTNF-α(抗炎因子)的水平,鲎试剂定量检测血浆内毒素的水平。
  结果:(1)SAP免疫动力学变化:①SAP大鼠14天累积存活率为61.08%,48h以前和48h以后分别为SAP两个死亡高峰;胰腺大体术后1-6h充血坏死,12h后胰腺开始硬化变黄,与肝脏、肠道等器官粘连;胰腺病理在6-48h组织溶解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72-336h出现纤维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与Sham组相比,血清淀粉酶活力1-6h逐渐增加,6h到达高峰,6-36h基本保持不变,36h后逐渐降低;胰腺脂肪酶活力在3-12h升高达到高峰期,随后逐渐降低。②SAP组从12h开始,肠道黏膜萎缩,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肠道通透性增加;与Sham组相比,血清D-乳酸从12h开始逐渐增加,48h到达高峰,48-120h基本保持不变,120-336h略微下降。③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肠道IL-1β、TNF-α、IL-6、IL-8、IL-18、TGF-β、IL-10和血浆内毒素主要在12-48h明显升高,48h后开始逐渐下降;IL-4和sTNF-αR在6-36h明显下降,36h后逐渐上升。④肠系膜淋巴结在3-336h病理改变明显,淋巴结淋巴滤泡明显增多,病理评分在3-12h逐渐上升,12-36h处于平台期,36-336h病理评分略微下降。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在1-6h肠道CD68表达略微增加,在12-72h表达明显降低,120-336h逐渐上升。SAP组大鼠在1-3h肠道CD103的表达逐渐增加且聚集于绒毛上端,6-72h肠道CD103表达明显降低,120-336h逐渐上升。与Sham组相比,SAP组肠系膜淋巴结Th1比例在1-24h逐渐增加,24-36h处于平台期,36h开始逐渐下降,72h降至正常水平。Th2比例在1-36h无明显变化,36h开始下降,36-336h处于平台期。与Sham组相比,Th1/Th2比值在1-3h无明显变化,6-24h比值逐渐增大,24h到达高峰,然后24-336h比值逐渐下降。与Sham组相比,SAP组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比例在1-6h无明显变化,在12-24h逐渐升高,24h达到高峰,24-48h处于平台期,然后48-168h开始逐渐下降,168h恢复至正常水平。与Sham组相比,SAP大鼠肠道体液免疫因子SIgA含量从1h开始逐渐降低,3h达到低谷,3-36h处于低水平平台期,36-48h逐渐上升,48h恢复至正常水平,48-336h肠道SIgA含量基本保持不变。⑤观测铜绿假单胞菌(PA)生长曲线,发现培养16h后为PA对数生长期;2.0×108CFU/kg PA为亚致死剂量;与对照组相比,PA攻击后,肠道IL-1β和TNF-α水平在2h到达高峰,随后降低,2h为PA攻击后最佳取材时间。在SAP造模后给予亚致死量PA,与SAP组相比,SAP+PA组在0h、12h、24h、36h大鼠肠道IL-1β和TNF-α略微增加,但在48h,与SAP组相比,SAP+PA组IL-1β和TNF-α略微降低,因此确定48h是SAP大鼠从前期过度炎症反应和混合型免疫时期转折到代偿性免疫抑制时期的转折点。(2)FTRAs对不同免疫状态SAP的治疗作用:①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胰腺坏死区域减少,胰腺损伤减轻。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FTRAs无明显作用。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够抑制SAP血清淀粉酶和胰腺脂肪酶的活性。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无明显影响。②通过肠道病理观察,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减轻肠道上皮细胞的脱落,减轻肠道损伤,而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FTRAs无明显作用。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够降低血清D-乳酸的水平,而在免疫转折中和免疫转折后给药,FTRAs无明显作用。③在免疫转折前给药,与SAP-24h组相比,SAP+FTRAs(45mg/kg,90mg/kg)-24h组能降低肠道IL-1β、TNF-α、IL-6、IL-8、IL-18、TGF-β、IL-10和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增加IL-4和sTNF-αR的水平。在免疫转折中给药,与SAP-72h组相比,SAP+FTRAs(90mg/kg)-72h组能够显著降低TNF-α、IL-18、TGF-β的水平,对IL-1β、IL-6、IL-8、ET、IL-10、IL-4、sTNF-αR无明显作用。在免疫转折后给药,与SAP-96h组相比,SAP+FTRAs(90mg/kg)-96h组能够显著降低IL-18,对IL-1β、TNF-α、IL-6、IL-8、ET、TGF-β、IL-10、IL-4和sTNF-αR无明显作用。
  结论:(1)建模后48h是SAP大鼠从前期过度炎症反应和混合型免疫时期转折到代偿性免疫抑制时期的转折点。(2)FTRAs在SAP免疫转折前给药能够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为最佳给药时机。(3)通过FTRAs在免疫转折前给药,能够保护SAP免疫转折后继发PA感染,进一步明确最佳给药时机。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HIV感染早期患者、艾滋病期患者及健康者三组人群肠黏膜内镜特征、组织病理学及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表达水平的差异及相关性。探讨HIV感染病程中肠黏膜损伤的动态变化过程。  方法:  入组的HIV早期感染者划定为A组、艾滋病期患者划定为B组、健康者划定为C组。用结肠镜直接观察三组人群肠黏膜损伤及病变情况,并采集所有入组人员的结肠黏膜组织,以光镜分析结肠黏膜的组织病
学位
目的:构建大鼠衰老模型,观察头顶一颗珠对衰老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心脏组织病理学形态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头顶一颗珠对衰老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SPSS软件随机数生成器可视分箱,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CON),衰老模型组(D-gal),头顶一颗珠低剂量组(TTM-L),头顶一颗珠中剂量组(TTM-M),头顶一颗珠高剂量组(TTM-H),每组10只。
学位
目的:观察目前已纳入我国医保目录的艾尔巴韦/格拉瑞韦(EBR/GZR)和来迪派韦/索磷布韦(LDV/SOF)治疗基因1b型慢性HCV感染者后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同时分析两种方案对肝脏炎症指标(ALT、AST、GGT、TBIL)、肝脏纤维化指标(LSM、HA、LN、CⅣ、PCⅢ)以及血清IL-17、CXCL10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治疗前后血清IL-17、CXCL10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指标的相
学位
学位
目的:1、通过兔耳痤疮模型的建立,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等炎症因子在痤疮皮损中的表达,拟初步探索p38MAPK/NF-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感染的病原菌情况,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76例,根据是否并发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226例)和无感染组(5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常规、降钙素原、肝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资料,并且收集相关感染部位细菌培养结
学位
目的:  基于《黄帝内经》“甘生脾”理论,我院儿科在临床上使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常获得满意效果。为探索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现选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虚泄泻幼鼠模型,通过与正常幼鼠进行比较,观察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和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运用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进行干预,分析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学位
目的:通过酒精诱导成功构建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证实酒精诱导的酒精性肝病大鼠合并存在胰岛素抵抗状态,并探讨枳葛口服液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10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各组20只,正常组给予蒸馏水1.0 mL/100g/d灌胃,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组以52%泸州老白干1.0 mL/100g/d灌胃,枳葛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在模型组基础上间隔6-8小时后给予
学位
目的:本实验以胶原酶IV注射法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给予中药提取物忍冬苷药物干预,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采用干湿比重法检测脑水肿,测定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检测忍冬苷对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相关Caspase-3级联通路和Akt通路的影响,探讨忍冬苷对大鼠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8月龄,体重约280-300g,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Group Sha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