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含量过多的铁、锰和氨氮仍是我国饮用水安全所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快速砂滤技术凭借其经济环保、便于操控的优势,成为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地下水同步除铁、锰及氨氮的方法。然而,较长的启动周期是影响砂滤效能的一大弊端。本研究分别采用氧化剂投加、微生物抑制/促进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引入三种方式,实现滤柱的加速启动;通过构建生物-接触催化氧化耦合作用同步深度除铁、锰及氨氮滤池,考察生物作用和催化氧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常规水源水质提升技术与低维护装备(2019YFD1100102)子课题村镇饮用水深度除锰关键技术(2019YFD110010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地去除地下水中含量过多的铁、锰和氨氮仍是我国饮用水安全所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快速砂滤技术凭借其经济环保、便于操控的优势,成为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地下水同步除铁、锰及氨氮的方法。然而,较长的启动周期是影响砂滤效能的一大弊端。本研究分别采用氧化剂投加、微生物抑制/促进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引入三种方式,实现滤柱的加速启动;通过构建生物-接触催化氧化耦合作用同步深度除铁、锰及氨氮滤池,考察生物作用和催化氧化作用对砂滤系统快速启动及稳定运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化砂滤运行不同阶段中除锰机理的认识。本文首先对比了高锰酸钾和次氯酸钠两种氧化剂的投加对砂滤加速启动及滤柱同步除铁、锰及氨氮效能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滤柱启动周期、微生物含量及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特性的分析,探究氧化剂投加下砂滤除污染物的主导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投加高锰酸钾可以实现铁(87%)、锰(97%)及氨氮(77%)的同步稳定去除,并将滤柱的启动周期大幅缩短至36天。并且投加高锰酸钾后,锰残余量约为30%时,能够实现最佳的加速启动效果。投加高锰酸钾实现原位锰氧化物的生成,锰氧化物向水纳锰矿(Birnessite)型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的转化加速了滤柱的启动、强化了污染物的去除。相比之下,投加次氯酸钠不仅无法生成大量的原位锰氧化物,还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及活性,滤柱内的物化作用及生物作用同时被影响,导致滤柱的启动期延长、净水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投加青霉素、接种铁锰氧化菌和接种具有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的久置滤料,实现了微生物的抑制/促进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的引入;通过探索滤柱的净水效能、启动周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特性的内在联系,得出了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及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几种启动方式最终都能实现滤柱对铁、锰和氨氮的同步高效去除,去除率分别高达98%、95%和94%,其中,接种铁锰氧化菌(44天)和引入复合锰质活性滤膜(26天)均大幅缩短了滤柱的启动周期。微生物启动差异对主功能菌种的影响较大,但主功能菌门(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和主功能菌纲(Actinobacteria、Gammaproteobacteria、Alphaproteobacteria、Bacteroidia和Clostridia)未发生改变。微生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污染物,还可以通过促进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生成并调控其内混合锰价态(Mn(II)、Mn(IV)和Mn(III))的比例,使其具有更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从而加速Mn(II)向Mn(IV)的多级转化,实现Mn(II)的深度去除。基于上述分析,通过对滤柱不同运行时期进行微生物灭菌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破坏,探求滤柱长期运行中锰转化的主导机理及铁、锰转化过程。结果表明,微生物失活会减少复合锰质活性滤膜中催化性Mn(III)、活性基团(-OH、O2-和O-)及活性位点的生成,从而影响滤柱短期及长期的净水效能、再生周期以及再生后稳定性。而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的破坏会使高催化性的Mn(III)被歧化成Mn(Ⅱ)和Mn(IV),其催化氧化性能的降低导致滤柱短期出水明显变差并且再生周期延长。在启动中期、启动后期和稳定期,复合锰质活性滤膜在除锰滤柱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分别为43.3%、85.4%和87.2%;而微生物直接作用则不断减弱,分别为18.5%、7.6%和12.6%,滤柱内除锰机理由生物作用逐渐向接触催化氧化作用转移。铁和锰在过滤过程中分别经历:Fe—Fe OOH—Mn Fe2O4和Mn—Mn Fe2O4/α-Mn O2—δ-Mn O2/Birnessite(水纳锰矿)的过程。高催化氧化性的水纳锰矿型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的生成实现了锰的自催化氧化进程。本论文研究了催化氧化作用与微生物作用对滤柱实现同步除铁、锰及氨氮的影响,并发现了两者在保障滤柱净水效能及维护滤柱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可采用物化促进或微生物促进的方式加速具有高催化氧化性能的复合锰质活性滤膜的生成,实现滤柱的快速启动及对污染物的深度去除,研究成果可以为砂滤实际生产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金属锂负极由于具有很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 Ah g-1)、低的电化学电势(-3.04 V vs.标准氢电极)以及低质量密度(0.53 g cm-3)等优点而成为新一代高比能量电池负极中最有应用前景的竞争者。但金属锂在沉积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枝晶生长、体积膨胀和持续的副反应等问题,导致电池循环寿命快速衰减,甚至造成短路引发安全事故,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论文使用三维集流体改
红松通常生长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以及朝鲜等多个国家,是珍贵经济树种,红松松塔作为松籽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更是资源的浪费。前期研究发现红松松塔富含原花青素等多酚化合物,为提高红松松塔的综合利用,本文以红松松塔为实验原料,采用新型工艺酶水解-离子液体-锂盐微波辅助法从红松松塔中提取原花青素,以原花青素总提取得率为响应值,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高速逆流色谱
经济社会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加剧了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的新兴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进入到环境水体当中。作为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双酚A(BPA)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相应的处理技术实现BPA的高效去除。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技术凭借其较强的氧化能力、广泛的适用范围以及较低的使用成本等优势在水处理领域受到日益增加的关注,可以通过多种活化方式使
电催化分解水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制氢技术之一,但无论是对于析氢反应(HER)还是析氧反应(OER),目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均为贵金属基催化剂,它们资源稀少且价格昂贵,是导致电解水技术成本较高、难以规模化应用的原因之一。钼基纳米材料易于获取且价格低廉,是一类具有较大潜力的电解水催化材料。然而,如何得到具有高活性、高导电性以及高稳定性等优异综合性能的钼基催化剂还存在一定的挑战。此外,目前对于钼基催化剂在催
工业企业产生的大量重金属废水因意外事故或违规排放而进入水体,导致重金属污染事件,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时有发生,对当地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因此探索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设计合成出三嗪基树状分子,并将其修饰到聚丙烯腈纤维表面,以针对性去除水中多种危害较大的重金属阴阳离子,系统性考察了其吸附效能,详细阐释了其对水中重金属阴阳离子的去除机制,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被认为是全球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在肿瘤相关性死亡原因中排第三位。手术是治疗HCC的常规方法,但由于HCC的高侵袭性和快速发展特性,只有1/3的病例在早期被发现并可通过手术治疗。HCC的切除率小于15%,而术后复发率约为50%。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长对城市空间内的室外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室外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夏季,针对严寒地区城市进行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同时,当前绝大多数的研究着眼于风、热、湿环境等,针对辐射环境的研究较为缺乏。而辐射环境是城市局地气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组成成分复杂、具有动态波动性及三维方向性等特点,辐射环境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在城市能量平衡及人体热舒适中起着至关重
为了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对污、废水中的磷酸盐进行深度去除,以减少进入湖、库等地表水体的总磷负荷非常关键。吸附法因为操作简单、对低浓度磷去除效果好、且兼具对不可再生磷资源的回收潜力,已被广泛接纳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深度除磷手段。由于对磷酸盐具有较高的亲和力,镧基吸附剂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污、废水中磷的去除研究。然而,由于吸附容量不足或分离回收困难等,很多镧基吸附剂的应用仍十分受限。为此,本研究以具有丰富CO3
随着清洁供暖政策的推广,空气源热泵应用于北方地区供暖过程中的低温适应性问题,因压缩机补气和变频技术的进步而逐渐缓解,使得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应用成为可能,由此出现了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常用压缩机补气和变频技术,来满足宽温区运行工况。如何融合建筑负荷特性和压缩机变频性能,设计低环境温度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尚需深入研究。同时补气技术提升热泵低温适应性也一直是研究热点
非常规水源水处理是缓解淡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对策,纳滤基于绿色分离机理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类有机、无机污染物,逐渐成为高品质净水与回用的主流方式之一。然而,纳滤产出高品质水的同时排出了大量的浓水,排放量占纳滤进水的10%~50%,且伴随高盐、高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差等特征。常规处置方式(例如排入地表水体、排入污水管网和深井灌注)不仅严重威胁当地的水土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还浪费了浓水中的离子资源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