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研究的财经报道,为广义的财经新闻报道,包括了经济、金融、工业、农业、服务业、商业、消费等各个方面的热点新闻,是有关财政、经贸等问题的报道,包括从宏观到微观、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工作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相关领域。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经济活动具有主旋律的地位,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得各国的经济活动互为影响、息息相关。两相结合,使得财经报道及其翻译对于大众读者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接受美学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把研究重点转移到读者、读者阅读及其接受活动上。接受美学理论对于新闻翻译,尤其是财经报道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接受美学理论提出了作者-文本-读者模式,指出读者的阅读是作品具体化的过程,读者的阅读理解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创造,是文本成为作品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而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新闻事实-传者-受众的模式,这一传播模式映射了接受美学的理论,新闻报道的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传者和受众两个主体,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受是新闻传播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环节。任何信息的传播者都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受众对新闻报道往往有求知、求新、求近、求趣等需求,其对新闻信息的接受是具有选择性的,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在新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也部分担当着传者的角色,应该使其译文报道尽量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以及其作为新闻受众的种种需求。本研究注重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与财经报道翻译的关系。本研究以《参考消息》2012年度的财经报道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了每月三期(5、15、25日)的取样调查,内容是第四版经济广角、第五版财经透视的报道。通过将《参考消息》中的财经报道译文与其原文报道予以对比分析,发现原文和译文在标题、结构、词汇和修辞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译者在翻译时所采取的种种翻译策略和方法都是基于一个目的:使译文更为适应该报中文读者的认知需求和接受水平。针对大众读者的受众需求和审美期待,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需要增添一些解释性的说明,采用平实易懂的语言,使用能吸引人的、富有趣味性的表达,从而使译文报道能够为读者所喜欢、所接受。财经报道作为专业领域的新闻报道,具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如内容客观严谨、专业术语繁多、经济数据充斥等。然而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财经报道的受众已不再局限于经济界的专业人士,广大普通读者也对财经新闻产生了阅读兴趣。因此,财经报道要受大众读者欢迎,取得理想的传播与接受效果,必须充分体现出其特有的新闻味,包括实用性、前瞻性、贴近性、重要性、解读性和趣味性。实用性,彰显财经报道的服务功能;前瞻性,对经济前景做趋势性预测;贴近性,凸显百姓视角和人本关怀;重要性,事关国计民生的社会焦点问题;解读性,有适合读者阅读的解读和叙述形式;趣味性,有吸引读者兴趣的趣味性和新鲜感。财经报道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尊重读者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尊重读者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动机,必须正视并主动接受读者的选择。财经报道的译者充当着译者和传者的双重角色,在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方法,以中文读者能够理解、易于接受的方式,充分体现财经报道的新闻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良好的传播和接受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包括有影响力的选材;有吸引力的标题;富有人情味的报道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当今的财经报道,已经成为一种“泛经济化”的新闻报道,各种职业、不同社会阶层、文化层次的人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财经新闻传播的对象。大众化读者往往并不具备对异质文化过多的接受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解的鸿沟,而且其阅读财经报道的目的并不在于欣赏和了解异域文化。就财经报道的翻译而言,应该满足读者的兴趣和需要,使其符合中文读者的语言文化环境,尊重并满足其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要使新闻报道易于为受众所注意、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要符合读者的审美期待,或者说,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就需要新闻报道的翻译尽量采用符合本民族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和认知能力的形式,也就是财经报道翻译的“汉语化”。译者要避免财经报道的译文显得僵硬死板、艰涩难懂、过于抽象,应该以中文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表达,避免死译、硬译,使译文符合中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具体说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语句差异的处理,文化差异的处理,辞格的巧妙运用,和汉译中的趣味性。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财经报道翻译,应该充分满足受众的需求和审美期待。因此,其翻译应该体现出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即以中文读者喜闻乐见的、汉语化的形式来充分体现财经报道的新闻味。要做到这一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原文的准确翻译。财经报道翻译属于新闻翻译,语言必须准确客观,因此在翻译时应该保持译文和报道语言的准确性。二、归化异化之并存。财经报道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运用,应该是讲究分寸、对立统一的,在读者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应该尽量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而在源语和译语存在较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就应设法化解或避开会使读者感到累赘或莫名其妙的文化因素,避免译文艰涩费解。三、直译意译相结合。即使得译文报道贴切地表达原文报道的意思,而又要避免洋腔洋调,显得自然流畅。这就需要译者充分领会原文的含义,摆脱原文的字面束缚,从汉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汉语习惯,以清晰的文字表达原文的意思。四、中国特色的融入。财经报道的汉译,在忠实信息和体现新闻味的同时,也应尽量融入中文语境的特色,讲究文采与创意,使其更有魅力。总之,财经报道属于一种专业性较强的新闻报道,具有其特有的语言运用规律和特征。财经报道的翻译,既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财经专业知识,了解其语言运用规律和特征,准确客观地传递原文信息,又要求译文对于译语读者来说也能看得懂、愿意看,使译语报道具备可读性,易于为受众接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甚至增加报道的感染力,以吸引更多的读者,获得理想的传播与接受效果。这也正是本文所力图探讨的主题——财经报道翻译中新闻味与汉语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