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化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演变现象,其本质是通过重新分析词汇语类或现有的功能语类创造新的功能语类。语法化研究是历史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揭示语言变化的本质和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语法化的研究大都是从功能或是类型学的角度进行的,从形式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寥寥无几。有时语法化现象甚至被认为是对形式语言学的挑战。因此,本文试图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以原则与参数理论、语言习得以及接口解释理论为主要理论工具,对英语中的三大功能语类:助动词(以情态动词为例),标句词(以that为例),以及限定词(以an和the为例)的语法化现象进行分析,为之提供形式语言学的解释,并以此来证明生成语法的普遍解释力。全文基于Rouberts and Roussou(2003)提出以下假设:首先,根据原则与参数理论,假设语言变化是参数设定变化的结果。其次,根据语言习得,假设参数设定变化与输入语料的模糊性有关,输入语料的模糊难懂可能导致参数设定的变化。再次,根据接口解释理论,假设新的功能词的产生是由于功能中心语在语音式(PF)层面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根据这些假设,我们分析了上述几个典型的语法化例子,得出如下基本解释:当功能中心语需要在语音式层面得到显性实现,而词库(lexicon)又未能为其提供相对应的词汇项时,该中心语的语音层面解释性(PF-interpretability)就要通过移位(move)或是合并(merge)这两种手段由其他词汇项来实现;较之移位,合并更加省力,因为它能够建立词汇项与功能特征(functional features)之间的一一对应,从而避免特征汇合(feature syncretism)并形成更为简单的句法结构。因此,当促使移位的激发经验(triggering experience)模糊难懂时,合并便会受到偏爱。当该词汇项与功能中心语合并时,它便会被重新分析(reanalyze)为一种新的功能语类。这就是语法化的基本过程。从形式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法化不仅为语法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也为生成语法提供了新的事实依据。因此这是一种双赢的结合,无论是对于形式语言学的发展完善还是对于语法化的深入研究都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