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克西斯·赖特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的原住民作家,她的代表作是出版于2006年的《卡彭塔利亚湾》。在2007年,《卡彭塔利亚湾》获得了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这使亚历克西斯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原住民作家。《卡彭塔利亚湾》把澳大利亚原住民古老的传说、神话以及他们信奉的所谓“梦幻时代”的原始“图腾”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糅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色彩瑰丽的画卷(李尧,2012)。这种将现实世界与梦幻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文本一方面展现原住民的思维模式和梦幻文化,另一方面也为读者对语篇的理解增加了难度,使读者很难把握并理解小说主题。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使读者和原住民作家通过同一语篇走进相同的文本世界,实现有效的交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通过建立关于主要人物诺姆语篇的语料库,本文实践性的运用认知诗学框架下的文本世界理论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详细的分析,立足读者阅读的认知过程,探讨小说主题意义在读者头脑中的建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本文清晰地展现了读者阅读语篇时的心理表征,利用文本世界理论解读语篇的认知过程,最后实现了小说中各个不同类型文本主题的连接与通达。无论是开篇彩虹蛇创世传说的叙述,还是原住民眼中的大自然的描写,现实生活中白人与原住民之间的矛盾,联系其内在的都是在其文化的影响下原住民对土地的尊敬和热爱。本研究不但丰富了文本世界理论在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学方面的研究,而且在文本世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考虑到原住民的独特历史文化对语篇解读的作用。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论部分主要对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及其作品《卡彭塔利亚湾》,本文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目的意义和写作思路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是关于认知诗学自发展以来的主要研究,文本世界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学的发展。第三、四、五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第三部分是关于文本世界理论及其三个层次的介绍,Werth和Gavins两位学者对文本世界理论划分的不同意见,以及本文的研究框架。第四部分结合语篇世界知识,对小说中描写主要人物诺姆·凡特姆的语篇进行认知解读,探讨各个语篇主题的连接与通达。最后结论部分包括内容总结,研究意义和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