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

被引量 : 30次 | 上传用户:jingliang3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同处东北亚儒教文化圈的中国和韩国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两国的女性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中韩两国在女性教育问题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女性在久远的传统社会伦理体系中屈从于父权文化权威,遭受性别压抑,一直存在于社会与历史的底层和边缘,她们都被排斥在正规的学制之外,无权接受学校教育;两国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也都是在外来力量作用下经过剧烈的社会震荡完成的;两国历史上第一批女子学校,也都是由西方传教士们所创办。也正是女子学校的创立,冲击了两国传统重男轻女的封建教育范式,打破了两国施于女界的禁锢,为女子教育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中国的“五四”运动与韩国的“三一”运动相距不过两个月,两国女性正是经过民族救国运动的启蒙,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主力之一;认识到女性作为人的存在,争取自身权利;毅然冲决封建礼教大防,踏入社会。引进“西学”富国强民,也是两国革命者共同的选择,而且也都是本国男性首先倡导“平等”与“自由”,并对两国人的女性教育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两国近代女性立世观的转变。以上所述是中韩两国后来女性教育可以进行比较的基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的性别视角进行研究。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之一。尽管它源于女性解放运动,但它在20世纪末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法原则,在社会的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革命。在教育领域这种革命主要表现在女性主义对现代教育理论、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批判与重构上。女性主义教育者从女性主义的性别视角出发,挑战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增权女性,使女性享有参与教育、平等和充分发展的权利。她们注重女性的个人经验和经历,强调女性参与教育的主体性与能动性,承认女性具有差异性,倡导教育变革,抨击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及性别歧视等。虽然女性主义教育者的一些主张还不十分完备,似乎渗透着女性认知优越的偏见,但是其独特的视角、强烈的实践意识、突出的批评精神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反思的契机。这种视角不仅为女性主义批判与重构西方国家的现代教育提供了理论武器,而且对我们反思教育现状、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性别—女性角度切入研究,以教育中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为敏感点对中韩两国的女性教育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分析中韩两国女性教育理念的历史变迁过程,由此导引出中韩现代女性教育理念。循着中韩两国古代—近代—现代女性教育理念发展的轨迹发现,虽然两国国情不同,在女性教育理念的演变过程上也有些差异,但总的来说,两国的女性教育理念都已从追求男女教育权的平等发展到追求性别平等的层面。其次,从女性主义教育理论和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先后对两国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政策、教育机会、教育内容、教育结果、教育权力构成及教育环境等方面进行性别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性别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于两国的女性教育之中,只是在表达的方式和程度有所差异(韩国较之中国明显)。此外,两国社会构成性别角色社会化基础的内容也极为相似,其共同的模式:男性居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并拥有权力;而对女性来说,重要的是她们的美貌和养育后代的能力。再次,对性别不平等与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对两国女性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揭示造成两国女性教育差异的成因。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普遍存在于两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本文认为,教育作为一个偏于保守的社会子系统,难免会受到其所处社会现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客观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着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教育内容,也影响着教育决策,往往干预、侵犯以至剥夺女性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在另一方面,又影响着女性争取受教育权利的觉悟和勇气。此外,两国传统文化所共有的儒家男尊女卑思想观念的负面影响是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下两国女性教育表现出共同或类似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而两国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又是造成中国女性教育制度环境优于韩国、女性教育中的性别平等程度高于韩国的重要原因。最后,分析韩国推进性别平等教育的改革措施,兼论其对中国女性教育改革的启示与借鉴。韩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性别相关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法令的制定,致力于改善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减少在职业、社会服务、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的性别歧视。在教育领域,韩国的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已开展15年之多,因此在对于禁止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及性别歧视和促进性别平等教育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韩国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程度低于中国,但他们为推进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制定或调整性别平等相关政策法规、营造两性平等的学校文化、改革学校教育内容、加强女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实施性教育和性骚扰预防教育、培养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构建女性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对成人及学生父母的性别平等意识教育等,对中国女性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本文认为,我们要立足中国女性教育的现实,吸收和借鉴韩国的相关经验,消除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带来的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性别壁垒,改变原本缺少完整体系、近乎无意识的性别平等教育,建构有利于女性全面发展的女性教育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重要工具,培养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女性人才。
其他文献
历史进入18世纪中下叶,维也纳古典乐派诞生。器乐创作的思维统领着一切音乐作品的写作手法;旋律与和声融为一体。古典乐派的音乐通常都给聆听者一种单纯、明朗、优美、均衡的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校长的作用日益显现。校长培训作为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校长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界的新主流,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统美学概念及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新媒
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起到保证电压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等作用,因此励磁控制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将模糊控制和
目的:对比分析城市流浪与非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的行为特点差异。方法:选择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2000-01/2003-12住院治疗的105例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9例,女66例
语境对词义有制约作用。词语脱离语境,就很难确定它的真正内涵。语境是进行词义教学的关键。本论文探讨了如何把语境理论应用到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去的问题,如何运用语境解决
本文阐述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目标、内容、作用及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现状等,介绍了国内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演进历程和西部省份贵州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提起“MIDI”这个近十年来才流行在音乐界的“新词”,相信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MIDI”指的是计算机音乐制作系统制作的音乐。电影、电视剧、电视广告以及电视机、
能源与经济发展唇齿相依,上个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能源危机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能源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吉林省是一个能源缺乏的省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节
对教师自爱的研究是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教师自爱包含爱自己、爱角色和爱生命,三者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自爱虽然根源于个体的自爱,但却不仅仅是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