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庙会是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庙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旧街镇花朝节庙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从未间断,成为当地及附近居民的一大重要物资交流市场。从旧街花朝节庙会八百年发展演变的历史,看庙会与乡村社会生活的互动,看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旧街镇作为山区与平原交界处,靠近武汉、毗邻豫皖的独特条件为花朝节庙会在当地兴起产生提供了便利的地域条件,传统的农业经济特点又促进了花朝节庙会的发展;当地花朝节与庆福寺庙会结合并不断演变,成为物资交流的盛会。旧街花朝节庙会发展演变的历史,兴起于宋元时期,在明清时期得到传承,民国时期虽未中断但规模较小,解放后在政府引导下发展为花朝物资交流会,在改革开放后一度十分繁荣,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洲区政府借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引导花朝物资交流会向花朝旅游文化旅游节转型。探究旧街镇花朝节庙会长盛不衰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多重功能是源泉,初期的花朝节庙会是旧街镇居民及附近群众宗教活动的一大场所,后演变为物资交流的平台,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桥梁,成为娱乐大众的舞台,满足民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需求;民间与政府互动是保证,解放前花朝节庙会由当地乡绅与商贾的主导组织,广大民众的自发热情参与,解放后,政府对其发展进行不断的支持与引导,正是这多方面积极性的发挥,保证了花朝节庙会的发展;花朝节庙会自身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演进,其宗教功能的消退,世俗功能得以不断增强,并借助不失时机的转型,由花朝节庙会转型为物资交流会再转型为文化旅游节给它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旧街花朝节庙会对乡村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推动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乡镇经济由传统农业向农副业——工商业——旅游业的转型,活跃了平淡的乡村生活,和谐了人际关系,不仅如此,这一庙会在推动当地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旧街镇花朝节民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它与庙会物资交流这样的物质文化的结合,得以长盛不衰,这一事实告诉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后,还需要开发好,利用好它,传统文化只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在政府的宣传和引导下,花朝节在时代的演变中不断发展,充满生命力,使旧街镇花朝节庙会继续在区域的构建中发挥其经济及社会文化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