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界别特色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界别优势,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的政协界别组成是由十个党派界别、八个团体界别、十三个职业性界别和三个特邀代表界别,一共三十四个界别组成。这三十四个界别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与人民政协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相适应的。而且,广泛的界别组成范围也是人民政协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条件。所以,研究人民政协的界别特色,不管是对于人民政协自身的完善来说,还是对于我国的民主建设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政协界别特色,除了对界别设置的合理化、界别职能的完善、工作机制的创新等硬性的内容进行研究之外,还可以从软性的内容入手,即对政协界别的角色扮演的研究。梳理政协界别角色的演化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政协界别进行定位,有助于我们寻找到影响政协界别作用机制的内在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顺政协界别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把握未来政协界别优势发挥的方向。有鉴于此,论文主题就是对政协界别的角色演变历程和相关理论依据进行分析探讨。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对人民政协制度建立背景和政协界别设置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第一届政协界别“官”角色的特点;第二章着重分析了自第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以来,历届政协界别的角色演变历程,即从“官”角色的延续到“官”角色的淡化和“民”角色的萌芽这么一个过程;第三章主要是对政协界别未来“民”角色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包括“民”角色发展的理论依据、重要意义和现实困境。通过本文的分析,期求能够梳理出政协界别从“官”角色到“民”角色演变路径与脉络,为政协界别的优化做出些许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