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悲剧因素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3303000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莎士比亚都是读者最为熟悉的剧作家之一。从古至今,学者们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各个角度来解读其作品,但人们多把研究重点放在莎翁的悲剧上。笔者认为,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历史剧是一个连贯的整体,其深刻的戏剧思想也具有整体连贯性。即便在逐渐认识到喜剧价值的今天,学者对喜剧的研究一般集中于对喜剧本质的研究、对人物形象的研究、意象研究、比较研究等,而对于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悲剧因素这个话题做分析的还是比较少。本文旨在用新批评理论对喜剧中那些看似不和谐的悲剧因素进行探究,从莎翁的喜剧创作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着手,分析悲喜结合独特结构的内在必然性。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但是在这表面的经济繁荣之下却暗流涌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莎士比亚开始感到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英国现实间的鸿沟,从而反映在其戏剧之中。本文取材于莎士比亚喜剧创作各时期的代表作,重点对其中的悲剧因素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分析。莎士比亚喜剧中的悲剧因素在早期表现为悲剧性情节框架,中期表现为死亡意象、悲剧性人物性格、虚妄的爱情等,后期表现为尖锐的社会问题、悲剧基调、以及不圆满的团圆。这充分突现了莎士比亚喜剧日渐成熟的趋势,悲剧因素也逐渐渗透到戏剧的各个部分,由具体到抽象。喜剧中的悲剧因素导致了戏剧冲突,在前期和中期,这种冲突会被爱或道德力量化解,后期却只能依靠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文章从心理美学及其戏剧的教育功能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其悲喜融合的意义。莎氏喜剧中的悲喜因素并不是脱节的二元对立的两部分,它们相互补充,在不损害其喜剧基调的原则下有机融合在一起。是作者和谐思想观的体现,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也深化了莎士比亚戏剧的人文主题。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对象、方法,内容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阐述莎翁的喜剧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第二章论述悲剧因素在喜剧中的具体体现;第三章讨论悲喜融合的心理美学和教育功能意义。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概括。
其他文献
《细雪》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谷崎润一郎的长篇名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主人公雪子和妙子的形象。在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冲突十分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她们在建构自我
学位
安全裕度低的电网关键断面是电网运行人员需重点关注的电网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广东电网为例,收集了该地区2014和2015年的
《英国病人》是加拿大著名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杰出代表作品,1992年获得英国小说最高奖项-布克奖,根据原著改编的同名电影《英国病人》,更是获得了1996年奥斯卡金像奖的9项大奖
当今,中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实施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在大学课堂中接受高等教育。然而,由于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