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一种不寻常的类钙钛矿结构的材料CaCu3Ti4O12(简写为CCTO)由于其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对这种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上。但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在制备粉体原料时,存在粉体颗粒大、成分不均匀、烧结温度高等特点。以这种粉体原料为基础所烧结的陶瓷的晶粒大小不均匀、致密度低及重复性差,导致介电陶瓷材料的成品率低下,性能差。而溶胶-凝胶液相法制备的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一种不寻常的类钙钛矿结构的材料CaCu3Ti4O12(简写为CCTO)由于其具有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对这种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固相烧结制备方法上。但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在制备粉体原料时,存在粉体颗粒大、成分不均匀、烧结温度高等特点。以这种粉体原料为基础所烧结的陶瓷的晶粒大小不均匀、致密度低及重复性差,导致介电陶瓷材料的成品率低下,性能差。而溶胶-凝胶液相法制备的超细粉体具有颗粒度纳米级均匀、组分配方易于调整、工艺重复性与流程可控性强、材料的烧结温度低、成分均匀、致密度高以及相结构稳定等优势,是制备超细粉体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然而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很少见CCTO超细粉体的溶胶-凝胶液相法研制报道。
本论文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技术,以可溶性的硝酸钙, 硝酸铜及钛酸丁脂为先驱体原料,以柠檬酸为络合剂,经过合适的水解与聚合过程,获得的凝胶经自燃后制备CCTO超细粉体,并将得到的超细粉体经压片,热烧结等工艺制得CCTO陶瓷。用X射线粉末衍射方法(XRD)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与观察了烧结体材料的晶相和微观形貌,并测定了陶瓷的介电性能。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获得优化的溶胶与凝胶、超细粉体及陶瓷制备工艺条件。实验表明,多步的水解与缓慢的聚合过程有利于形成均一透明的CCTO凝胶。凝胶燃烧的合适温度为~450℃,再经1000℃、2小时烧结后可获得基本致密的CCTO陶瓷。制备的CCTO陶瓷在宽频室温下具有~104的介电常数和低于0.20的介电损耗。与传统的固相法获得的CCTO陶瓷相比,其介电性能有较大提高。
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化学组分钙、铜、钛对CCTO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铜离子组分的改变对物质的介电性能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初步探讨了Cu组分对CCTO结构的修饰以及对其介电性能所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
论文还研究了稀土离子La对CCTO其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发现:在一定条件下,La的掺杂一定程度上减少了CCTO的介电常数,但介电常数随频率而改变的曲线走势变平缓;La的掺杂降低了CCTO的介电损耗,同样的,介电损耗随频率而改变的曲线走势变平缓。
其他文献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该区域主要包含北冰洋、周边的海域及岛屿以及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部分地域。北极地区共有八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其中前五个国家在北冰洋中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益。北极地区油气和矿产资源丰富,美国地质勘探局评估报告显示,北极地区拥有天然气可采储量超过4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石油储量900亿当量,占全球储量的13%①
从广义讲,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文化活动,翻译也不例外.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是翻译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翻译研究的方向有一个明显的转换,那就是翻译学者们不再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相对而言,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比语言本身给翻译者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此,文化翻译日渐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翻译活动是传达不同语言间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翻译为读者服务,因此翻译的目的也应随着
背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症,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该缺乏症常与新生儿黄疸有关,并在暴露于感染、蚕豆以及某些药物等外源性因素后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疟疾作为人类历史上重大传染病之一,有着极高的致死率,并被证明对人类近期的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葡萄
DNA损伤是生物体无法避免的,因为它可以由细胞内源的反应造成,也可以由外界环境中的各种胁迫造成。DNA损伤会威胁到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细胞的活性。早期陆生植物小立碗藓是植物干细胞再生和基因功能研究的一种模式植物。小立碗藓在物理损伤信号的诱导下可以重编程分化的茎叶体叶片细胞再生出原丝体干细胞,且不依赖于外源添加的植物激素。在干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细胞活性的保持非常关键。基于小立碗藓完善的
基于液相生物芯片的流式分析技术是一种以微球作为反应载体的新型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一种到数百种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定量检测,在生物、医学、环境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发展一种环境友好、操作简单、低成本的方法用以制备大量性能优良、高度均一的功能微球并用于液相生物芯片分析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本论文提出了两种基于单细胞微生物的功能微球的制备方案,并成功
NOx是燃煤锅炉排放的污染物之一,它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开发低NOx燃烧技术有这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天然气再燃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低NOx燃烧技术,但目前在国内燃煤锅炉上尚未被采用过,对于燃煤量大且污染严重的电厂锅炉上更是有待开发研究。该文首先对煤粉燃烧时NOx的生成、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又综述了各种低NOx燃烧技术,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该文的试验
生物特征识别是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指纹、静脉、虹膜)或者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领域。赤足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和易采集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生物特征。赤足识别可被广泛应用到考勤系统、门禁系统和报警系统中,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生物特征识别。然而目前为止,关于赤足识别的系统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对基于赤足足底纹理的身份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下
本文对1.3μm波段稀土离子掺杂玻璃荧光输出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碲酸盐玻璃、碲酸盐光纤放大器的研究现状以及1.3mm波段光放大器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试验的样品制备、性能测试及光谱参数的理论计算。第三章,研究了不同浓度掺杂的Nd3+离子在Te2O-ZnO玻璃中的光谱性能。随着Nd3+离子浓度的增大其荧光峰值有效线宽也随着增大;在Nd3+离子浓度为0.75mol%时,
本文对WPKI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在研究WPKI的基础理论、技术框架以及应用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当前存在的WPKI生产厂商以及开源的WPKI实现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个较为实用的WPKI系统方案,分析与研究了ECC在WPKI中的应用,介绍了系统中涉及的实现技术规范,给出了系统的总体实现逻辑模型。介绍了PKI的概念、组成、信任模型、相关的标准和应用;分析了WPKI的一些关键技术,研究了W
本文研究了Yb3+敏化R3+(Er3+,Pr3+,Ho3+)在重金属氧化物玻璃中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及其敏化过程和效果。论文第一章首先简要地概述了上转换发光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玻璃基质中Yb3+敏化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研究现状和理论研究基础,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论文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Bi2O3-GeO2-Na2O玻璃系统中Yb3+离子浓度和玻璃成分对Yb3+敏化Er3+上转换发光性质影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