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经心导管用明胶海绵栓子栓塞猪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的模型。在心梗后1d采用心导管介入术经冠状动脉注射等量的未处理及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心梗4w后注射未经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体外经过预处理的MSCs抗凋亡的机制,经冠脉注射后观察心梗后迁移定植情况及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第三代MSCs置入十二孔板培养皿中培养,予以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预处理MSCs 24h,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的凋亡情况及细胞表面CXCR4蛋白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凋亡蛋白的表达情况。梅山猪20头,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心梗后一天移植未经处理的MSCs;C组为心梗后一天移植经过氧化氢预处理的MSCs;D组为心梗后4周后移植未经处理的MSCs。应用明胶海绵栓塞LAD,建立心梗模型。干细胞(1×107/5 mL)经心导管注射到LAD栓塞处远端。各组以Powerlab+Millar压力导管、ECT检测分析心梗前、心梗后、干细胞移植后4w时心功能状况,干细胞经过纳米铁标记后应用1.5TMRI检测移植入体内的干细胞的迁移定植情况。干细胞移植后4w获取动物心脏,病理切片HE染色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普鲁士蓝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内被标记的干细胞的定植。通过TUNEL法检测梗死心肌周围区心肌细胞凋亡情况,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数新生血管密度。结果:不同浓度H2O2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20、50μmol/L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体外凋亡率与未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差别(p >0.05),经过H2O2预处理的干细胞CXCR4的表达较未处理组明显增高(p <0.05),经过H2O2预处理的干细胞其细胞内抗凋亡蛋白bcl-2较未处理组明显增多(p <0.05)。C组(预处理的MSCs组)与B组(未处理的MSCs组)对比:(1)心肌梗死一天行MSCs移植4w后LVDP、+dp/dtmax、-dp/dtmax等指标明显升高(p<0.05);(2)ECT检测MSCs移植4w后心梗面积缩小(p<0.05);(3)经组织4w后迁移于心肌梗死周围区的MSCs数量明显增多(p<0.05);(4)Ⅷ因子免疫组化示:梗死交界区新生血管的密度明显升高(p<0.05);(5)Tunnel检测移植梗死心肌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C组(经过预处理的MSCs一天移植组)与D组(未处理的MSCs4w移植组)对比:(1)MSCs移植4w后LVDP、+dp/dtmax、-dp/dtmax等指标降低(p<0.05);(2)ECT检测MSCs移植4w后心梗面积缩小减少(p<0.05);(3)Ⅷ因子免疫组化示:梗死交界区新生血管的密度降低(p<0.05)。结论:1、低浓度H2O2预处理不会增加MSCs的凋亡率,但促进Bcl-2、CXCR4的表达。2、氧化预处理可以提高MSCs向梗死心肌及周围区的迁移和定植。3、经过低浓度H2O2预处理的MSCs可以明显改善梗死心肌周边区的血供。4、经过低浓度H2O2预处理的MSCs冠脉注射明显改善猪心梗后的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