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材料的性能检测、生物活性判断、影像学检查来评价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修复家兔牙槽骨缺损的能力,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骨缺损区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的作用机制,研究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透钙磷石,并按Sr/(Sr+Ca)为5%和10%加入氯化锶,制备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通过X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万能材料实验机等对材料的物相、表面形态和抗压强度进行测量和分析。采用急性溶血性实验和皮肤刺激反应试验检测材料的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健康家兔36只随机分成四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透钙磷石组、掺锶5%透钙磷石组和掺锶10%透钙磷石组,每组动物9只。所有动物均建立双侧下颌牙槽骨门齿远端无牙区10×3×4mm骨缺损,空白组缺损处不充填任何材料,其余实验各组分别充填相对应的骨水泥块。术后分别于4,8,12周处死每组动物各3只,通过CBCT观察影像学变化,分析观察缺损区b-FGF、OPG两种因子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利用Image-Pro Plus6.0软件测量同一倍数下b-FGF、OPG阳性表达部位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值),各组间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1成功制备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衍射结果分析锶以磷酸氢锶的形式存在于骨水泥中;电镜图片显示样品由大量短棒状、片状、团簇状的晶体结构组成,结构间有大小不等的微孔;锶的掺入降低了透钙磷石的抗压强度,且与掺入锶的浓度相关,即掺锶10%透钙磷石的强度低于掺锶5%透钙磷石强度。2生物相容性实验结果示三组骨水泥溶血率均低于国家要求标准,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均证明符合材料安全,无毒。3 4周时掺锶5%和10%组骨水泥开始溶解、吸收;透钙磷石组骨水泥未溶解;空白组缺损明显,无新生骨组织。8周时掺锶透钙磷石的两组缺损已基本修复,修复早于未掺锶组,且掺锶10%透钙磷石组较掺锶5%透钙磷石组修复效果好,新生骨面光滑平整;透钙磷石组缺损区稍凹于周围骨组织,新生骨表面不光滑;空白组缺损区为凹坑状,无新生骨组织。12周时空白组未完成缺损的修复;透钙磷石组缺损区基本修复,形成骨小梁等结构;掺锶组修复完成。4免疫组化结果分析:组内比较时,b-FGF和OPG的阳性表达都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b-FGF的表达,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空白组MOD值最小,掺锶10%透钙磷石组MOD值最大;8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掺锶5%透钙磷石组MOD值最大,掺锶组高于透钙磷石组,空白组MOD值最小;12周时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在4周和8周时的MOD值均为掺锶5%透钙磷石组最高,掺锶10%透钙磷石组高于透钙磷石组,空白对照组最小,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空白组和透钙磷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掺锶5%透钙磷石组和掺锶1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和前两组交叉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MOD值较高。析因分析结果显示,MOD值的变化既与骨水泥的作用时间直接相关,又与组别差异相关,同时二者之间具有交互作用。锶的掺入可以使b-FGF和OPG的表达增加,促进成骨。结论1本实验所采用骨水泥的制备方法可靠,能简单复制,且材料的抗压强度与松质骨强度相近。2透钙磷石、掺锶5%、10%透钙磷石骨水泥基本无毒性,为较安全的植入材料。3掺锶透钙磷石骨水泥能够在修复早期促进b-FGF和OPG的增加,促进成骨过程。4掺锶5%和掺锶10%透钙磷石骨水泥能缩短缺损的修复时间,且掺锶量为10%时,较掺锶5%透钙磷石修复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