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寿宬,生卒年不详,字镜泉,号心泉,清源(今福建泉州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回族诗人。他的生平事迹不着于正史,只能通过他文集中的诗篇以及友人的记载略知其事迹。如卷一《梅州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可知他在度宗咸淳八年(1272)前后曾任梅州知府,同时《闽大记》也有记载:“蒲寿宬,咸淳七年知梅州,性俭约,于民一毫无所取。”《投后村先生刘尚书》可知他曾与刘克庄交往,并且希望通过他的引荐以达到晋升仕途的目的,从这些诗篇以及史书的记载中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同时在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有两封回启是写给蒲寿宬的,分别为《乙丑生日回启蒲领卫寿宬》和《戊辰生日回启蒲领卫》,从蒲寿宬的《投后村先生刘尚书》以及刘克庄的两封回启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交往情况和他曾担任过领卫这一低级官职。《全宋诗》着录“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心泉学诗稿》六卷”以及顾炎武《日知录》中也明确记载“是时寿宬佯着黄冠野服,归隐山中,自称处士,以示不臣二姓,而密为寿庚作降表,令人自水门潜出,送款于唆都。”知其晚年生活以隐居为主。他的《心泉学诗稿》主要包括267首诗歌,18首词,4篇赋。作为一名回族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在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是相当丰富的,而且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伊斯兰教思想,这对于我们研究伊斯兰教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在宋末元初这个大背景下回族与汉族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蒲寿宬及其作品都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研究,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主要是概括蒲寿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从时局、士风以及诗坛取向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节是关于他的家世、生平。第三节主要是分析他的交游情况,这一节主要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他的交游情况。
第二章是关于《心泉学诗稿》的成书及其版本源流,这一章主要侧重于《心泉学诗稿》着录与版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对《心泉学诗稿》流传情况进行一个梳理。
第三章是关于蒲寿宬的儒、佛、道教与伊斯兰教思想对其作品创作的影响,这一章节主要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关于儒、佛、道三家思想对蒲寿宬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小节则是关于伊斯兰教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在这一小节中主要从对其人生追求的塑造,诗歌意象中蕴含着的伊斯兰教思想以及伊斯兰教其他义理在其诗歌中的阐发。
第四章是关于蒲寿宬诗歌的内容。他的诗歌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政治民生的纪实关怀,交游酬唱的多维呈现以及闲适生活中的安贫乐道。
第五章是关于蒲寿宬诗歌的艺术特色。他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沉郁悲慨、冲淡闲远、奇险瘦硬这三种艺术风格。本章除了概括他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主要分析这三种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三种艺术特色的具体体现。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的文本研究部分进行一个梳理,总体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同时也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理,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第二部分是关于蒲寿宬《心泉学诗稿》的注释。蒲寿宬的诗以《全宋诗》为底本,同时参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及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同时新辑集外诗《南村》附于其诗歌的末尾。他的赋和词分别以《全宋文》、《全宋词》为底本。在论文的注释部分,对蒲寿宬《心泉学诗稿》中的通假字、典故、人名、地名等等进行详细的注释,同时在诗歌的标题下会附上自己的题解,题解主要是笔者对蒲寿宬作品的初步理解。希望能够通过对《心泉学诗稿》的文本研究及其注释能够引起学界对其作品的关注,以促使学界更多的人对他的作品进行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作品中存在着的异域风情。
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本研究,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主要是概括蒲寿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主要从时局、士风以及诗坛取向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节是关于他的家世、生平。第三节主要是分析他的交游情况,这一节主要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他的交游情况。
第二章是关于《心泉学诗稿》的成书及其版本源流,这一章主要侧重于《心泉学诗稿》着录与版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希望能够对《心泉学诗稿》流传情况进行一个梳理。
第三章是关于蒲寿宬的儒、佛、道教与伊斯兰教思想对其作品创作的影响,这一章节主要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是关于儒、佛、道三家思想对蒲寿宬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二小节则是关于伊斯兰教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在这一小节中主要从对其人生追求的塑造,诗歌意象中蕴含着的伊斯兰教思想以及伊斯兰教其他义理在其诗歌中的阐发。
第四章是关于蒲寿宬诗歌的内容。他的诗歌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政治民生的纪实关怀,交游酬唱的多维呈现以及闲适生活中的安贫乐道。
第五章是关于蒲寿宬诗歌的艺术特色。他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沉郁悲慨、冲淡闲远、奇险瘦硬这三种艺术风格。本章除了概括他诗歌的艺术特色之外,主要分析这三种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这三种艺术特色的具体体现。
结语部分主要是对论文的文本研究部分进行一个梳理,总体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同时也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整理,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第二部分是关于蒲寿宬《心泉学诗稿》的注释。蒲寿宬的诗以《全宋诗》为底本,同时参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以及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同时新辑集外诗《南村》附于其诗歌的末尾。他的赋和词分别以《全宋文》、《全宋词》为底本。在论文的注释部分,对蒲寿宬《心泉学诗稿》中的通假字、典故、人名、地名等等进行详细的注释,同时在诗歌的标题下会附上自己的题解,题解主要是笔者对蒲寿宬作品的初步理解。希望能够通过对《心泉学诗稿》的文本研究及其注释能够引起学界对其作品的关注,以促使学界更多的人对他的作品进行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他作品中存在着的异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