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资源的需求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因此,进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于全面的掌握资源环境的实际状况,促进资源环境合理配置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预警指标体系;并对各单项评估预警指标进行警限阈值划分;采用基于熵权法的综合指数模型对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预警;并根据障碍度模型,探讨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制性因素,提出具有差异化、可操作性的各区域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对策。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2006-2015年为橙色超载预警等级,2016年处于黄色临界超载预警等级。(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陇东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较好,河西走廊地区的张掖市、酒泉市和陇中地区的兰州市、定西市十年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所提高;民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相差较大,临夏州承载力状态较差,而甘南州承载力状态较高。(3)对影响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得到,水资源和环境治理是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障碍因子,其次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其中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天水市首要障碍因子均为水资源,金昌市、酒泉市、张掖市、陇南市最大障碍因子为环境污染,甘南州首要障碍因子为土地资源。(4)以承载力短板为突破口,从各承载子系统的障碍因素出发,提出陇中地区应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及大气污染治理,河西走廊地区应加大土地荒漠化治理力度及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能源,陇东南地区应加速水土保持及合理调配水资源,民族地区应从旅游业入手,打民族牌,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为区域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保护—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具有差异化、有操作性的技术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