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共分5个处理,分别在20~100kgDLY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0、100、200、300、400mg/kg的铜,研究铜添加水平对猪生产性能、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组织铜、铁、锌含量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建立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生产性能、组织铜残留量之间的动态模型,探讨促生长和保证猪肉及其副产品食用安全性的最适铜添加量。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试猪,共用DLY猪60头。 结果表明:在20~100kg的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100~300mg/kg的铜,都可不同程度的起到改善生产性能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试猪全期ADG提高7.67~10.59%,F/G降低4.58~11.76%(p>0.05)。ADG(y1,单位为g)和F/G(y2)与铜添加水平(x,单位为mg/kg)的动态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1=737.21+0.9343 x-0.0025 x2(R2=0.900,p=0.100);y2=3.1063-0.0036 x2+8.7E-06x22(R2=0.795,p=0.205)。根据回归方程可知,对20~100kg的生长育肥猪,添加186mg/kg的铜获得最高的ADG,达到825g(比对照组提高了11.01%),添加206mg/kg的铜F/G最低,达到2.73(比对照组降低了10.78%)。 添加100~400mg/kg的铜,对肝脏、肾脏、心脏、脾脏、淋巴结、胸腺等器官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组织器官中铜的残留量。试猪肝脏和肾脏中的铜含量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屠宰末期,100、200、300和400mg/kg铜组肝铜含量分别上升到对照组(9.18 mg/kg)的1.37倍(p>0.05)、3.48倍(p<0.05)、14.34倍(p<0.01)和27.42倍(p<0.01),肾铜含量分别上升到对照组(8.39 mg/kg)的1.21倍(p<0.01)、1.99倍(p<0.01)、2.43倍(p<0.01)和4.25倍(p<0.01)。脾脏、心脏和血清中铜的含量随着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出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肌肉中的铜含量随日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变化不大。 肝脏铜残留量(y,单位为mg/kg)与日粮铜添加水平(x,单位为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80kg体重时,y=5.4697-0.0814x+0.0009x2(R2=0.930,p=0.07);100kg体重时,y=11.3963-0.2920x+0.0022x2 (R2=0.814,p=0.036)。在80kg或100kg屠宰时,为了保证肝脏中的铜含量不超过10mg/kg,饲粮铜添加水平应不高于129 mg/kg或128mg/kg。袁施彬生长肥育猪日粮铜添加水平与生产性能和组织铜残留里动态关系的研究 10Okg体重时试猪肾脏铜残留量(y,单位为mg/kg)与日粮铜添加水平(x,单位为mg/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二8.7583一0.oo43x+0.oo02x艺(RZ== 0.975,P=o.025)。在10Okg屠宰时,为了保证肾脏中的铜含量不超过1枷g/kg,饲粮铜添加水平应不高于90 mg/kg时。 由此可见,如果日粮铜的添加水平保证试猪获得了最大生产性能,就不能保肝脏等副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建议在确定猪日粮中铜的添加水平时,优先考虑产品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