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多的统计数据显示,亲密伴侣暴力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较长的时间内,研究者比较重视亲密伴侣暴力中的直接受害者,重点探讨女性受到伴侣暴力侵害后的身心变化及干预策略问题。但当亲密伴侣暴力发生时,女性并不是唯一受害者,他们的孩子或多或少感知甚至卷入到这种暴力冲突中。家庭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发生亲密伴侣暴力时,儿童并不是沉默的证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这种负面事件做出认知加工和情绪反应。国外研究发现,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儿童比未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儿童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但国内对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问题行为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基于此,本研究从中国青少年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现状出发,探究亲密伴侣暴力暴露中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特点、亲密伴侣暴力暴露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学者对亲密伴侣暴力中儿童问题的关注,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者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保障儿童的权益,提高青少年社会适应水平。本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首先,修订了冲突策略量表修订版(CTS2),将其转化为青少年自我报告的版本,并在修订过程中精简了题项;其次,分析了青少年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现状和亲密伴侣暴力暴露中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特点;最后,考察了情绪不安全和安全感在亲密伴侣暴力暴露与问题行为中的作用,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修订后的修订版冲突策略量表有16个项目,包括协商、心理攻击和物理攻击三个维度。经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对青少年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现状调查发现,青少年感知到的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总发生率为33.15%,心理攻击和物理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29.78%和23.03%。青少年感知到的父亲对母亲和母亲对父亲的亲密伴侣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5.84%和26.59%,父母之间亲密伴侣暴力的发生率相当。(3)青少年感知到的亲密伴侣暴力暴露在性别和家庭类型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感知到的亲密伴侣暴力暴露显著高于男生;单亲家庭青少年的亲密伴侣暴力暴露得分显著高于双亲和大家庭的青少年。(4)遭受亲密伴侣暴力的青少年,其问题行为在性别、年级和家庭类型上都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遭受过亲密伴侣暴力的女生在抑郁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七年级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攻击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双亲和重组家庭的孩子。(5)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青少年,在抑郁、内化问题行为、多动、攻击、违纪、外化问题行为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遭受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青少年。(6)遭受母亲为主导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青少年在多动问题的得分上显著高于遭受了父亲为主导亲密伴侣暴力暴露的青少年。(7)亲密伴侣暴力暴露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情绪不安全的中介间接影响问题行为。(8)亲密伴侣暴力暴露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行为,也可以通过安全感的中介间接影响问题行为。(9)通过对情绪不安全和安全感在亲密伴侣暴力暴露与问题行为中的链式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发现亲密伴侣暴力暴露可以直接影响问题行为,或者通过情绪不安全和安全感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