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电视首次实况转播了在我国北京举行的第26届世乒赛,中国第一次乒乓球电视解说就肇始于这一次电视实况转播。张之老师承担了这次转播的解说工作,因此,他是我国乒乓球解说第一人。此后,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乒乓球电视解说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代又一代的体育解说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动了乒乓球解说的发展,并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经验之谈缺乏理论性的总结,体育解说界也意识到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各个体育项目内在规律的“细分化”的电视解说理论,以便更好地掌握电视体育解说的基本规律,为广大电视观众服务。 乒乓球在我国是拥有亿万观众的运动项目,通过电视媒介观看乒乓球比赛是人们增进对乒乓球的了解和普及该项运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因此,乒乓球比赛的电视实况转播和电视解说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乒乓球比赛的电视解说理论,笔者力图通过对原有乒乓球电视解说的经验,尝试进行理论性的总结,对乒乓球电视解说中涉及到的诸多方面加以理论化地概括,尽可能为今后的乒乓球电视解说提供一些参考。全文共三个部分: 第一章是我国乒乓球电视解说的发展概况。本章从历史谈起,通过回顾我国四代体育解说员从事乒乓球解说的工作历程,归纳出今后乒乓球电视解说的基本发展思路,即在大众传播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电视规律解说,并建立起符合自身特色的电视解说理论。这是认识乒乓球电视解说基本规律的基础。 第二章是探讨乒乓球电视解说过程的传播策略。乒乓球电视解说过程由很多细小的环节构成,前期的准备、解说中时机的把握、解说的内容,以及解说的语言要求和情绪疏导,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多讲究之处。本章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播学等理论对具体的环节进行解释,试图从理论的高度掌握乒乓球电视解说过程的基本规律和传播策略。 第三章是乒乓球电视解说的风格和创新。在掌握了基本的解说规律和策略后,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风格是解说员不断向前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现在的解说风格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各种风格需要兼容互补,而个性化、专业化的解说风格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解说员还要勇于创新,将解说推向新的高峰。在本章最后,还略谈了从事乒乓球项目电视解说工作的体育解说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过硬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敬业精神、丰富精深的知识素养和一定的体育运动能力(包括较高的乒乓球理论水平和一定的乒乓球运动实践经验)、冷静敏捷的应变能力和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