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新加坡作为一个土地资源匮乏的城市国家,从19世纪60年代的严重屋荒,到今天鳞次栉比的组屋楼群,半个世纪新加坡政府为全国逾九成的人提供了安居的住所,这一骄人的成绩使其成为成功解决住房问题的典范,进而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究效仿的蓝本。本文试图对独立后新加坡住房政策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内部的协调运作进行梳理,以期得出有益的借鉴。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新加坡解决住房问题的背景也就是殖民地时期的住房状况及其解决措施。这一部分涉及的时段是1959年新加坡自治以前。本章中引入了英国殖民当局建立的两项重要的制度——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和中央公积金制度,对两者的形成背景及其具体运作过程等进行了论述,以为后面理解新加坡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系列措施做铺垫。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就是在继承殖民地时期遗产的基础上形成其住房政策体系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从1959年自治后,整个20世纪后半期新加坡政府面临的住房问题及其采取的对策。这一时段是新加坡政府推行“居者有其屋”的关键时期,也是政府在殖民地时期搭建起的解决住房体系的框架下,既继承又创新从而形成完整体系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政府把殖民地时期设立的机构和制度的职能作用进行拓宽,并且将有关住房的政策全面铺开,新加坡政府成立了为新加坡人安居梦保驾护航的建屋发展局以代替原来的改良信托局,并且赋予了其更多的权力,把住房问题作为执政的首要问题给予重视。住房的规划、建设、分配、管理等均由建屋局统一规划执行,而政府则从土地获取、立法和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协助。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解决屋荒问题后,开始新屋的建设与旧屋的翻新并举,实施了旧组屋的翻新工程,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组屋的物业管理。这一时期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也从一个单纯的养老保险制度演变成为一项广泛的社会保障储蓄计划,能兼顾公积金会员在养老、医疗、购房、家庭保险以及资产增值等多方面的需要,成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目标的重要支柱。在整个过程中,政府始终把社会目标渗透到政策领域,通过分配、贷款补贴等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政府倡导的东方儒家的家庭观得以实现。第三部分21世纪的新发展,涉及新加坡政府本世纪住房方面的政策措施,在继续保证“居者有其屋”目标得以实现和不断提高居住水平的基础上,这一时期把住房的可持续发展和邻里、社区的和谐融洽放在了突出的位置。20世纪新加坡的住房体系已经搭建起来,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总体体系框架下,适时调整分配政策和补贴贷款的额度以使得政府保证的目标群体受益,使得低收入群体始终有房可住,而且住房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寻求住房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这一时期房屋建设的一大亮点。在升级计划继续推行的同时,新的计划的出台旨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这一时期人们对住房的质量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就是在体系框架内,进行不断的修补和完善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公积金继续作为政府的重要经济措施和达到社会目标的主要调控方式发挥作用,同时政府根据需要及时修改相关法案来适应新形势。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殖民地时期体系框架的重要作用以及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政府及中央公积金制度在解决住房问题中的相互作用,结合对新加坡住房问题的发展历程的回顾,得出新加坡成功解决住房问题的关键是把住房政策作为一个整体来抓的结论。在建屋局整体运作的基础上,各部分职责分明又分工合作,是新加坡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住房问题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