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逐步恢复师范教育的独立设置,希冀以师范教育作为辅导地方及塑造国民的重要手段。并且受到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亦开始鼓励各地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企图以省府控制下的乡村师范学校,作为连接广大地方民众的桥梁。在此种情形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于1931年被建立起来,成为省政府管理之下培养乡村师资和乡政人才的独立学院。湖北省政府希望通过乡村师范教育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逐步恢复师范教育的独立设置,希冀以师范教育作为辅导地方及塑造国民的重要手段。并且受到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亦开始鼓励各地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企图以省府控制下的乡村师范学校,作为连接广大地方民众的桥梁。在此种情形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于1931年被建立起来,成为省政府管理之下培养乡村师资和乡政人才的独立学院。湖北省政府希望通过乡村师范教育的发展,来缓解彼时鄂省紧迫的乡村形势,达到与中共争夺农村资源,恢复和重建农村经济的目的。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建立之初,肩负有培养乡村师资及辅导地方社会的双重使命。为此,教院负责人积极探索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设置和办学模式,并开设各类附属教育机关,希冀在培养“乡村导师”的同时,亦能对周边的地区起到辅导和建设之功用。然而由于此时教育部对于乡村师范教育的鼓励仅限于纸面之上,湖北省政府亦未能对这所“试验性”的师范学院给予充分重视,教育学院在实际运作中受到经费及人事方面的重重限制,其所培养的人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鄂省乡村衰颓破产的形势。因其没有达到政府最初的办学目标,故于1936年7月遭到停办。1938年抗战军兴后,师范教育的发展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提升。为达到抗战建国的目标,培养建设国家的青年力量,教育部开始重视中等教育的发展,同时亦建立起师范学院制度,通过发展高等师范教育,来达到提升师资质量,辅导中等教育之目的。1941年,在中等师资匮乏及陈诚“计划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再度被复办起来,以培养普通中学教员及“计划教育”建设人才为使命,完成了自身的重建和转型。在陈诚“公费制度”,“统筹升学就业”等措施的推动下,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战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亦对保证鄂西地区的师资供应做出了贡献。在教育部鼓励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趋势下,时任湖北省立教育学院院长的陈友松积极谋求该院向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的转变。但从其转变过程中的颇多曲折可以发现,教育部虽然因战时建设的需要鼓励高等师范学院的发展,但师范教育始终不处于教育发展的重心,仅为推动国民教育及中等教育的辅助性手段。在抗战后期教育经费紧张,而师范学院又未能充分实现辅导地方的目的时,教育部对于高等师范教育遂开始产生犹疑的心态。国立湖北师范学院的建立标志着战时师范学院的地位发展至顶峰,但随着抗战的结束及教育部部长人选的更易,师范教育的发展又再度陷入低谷时期。湖北省立教育学院的发展经过,展现了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民政府希冀以发展师范教育来达到辅导地方及建设国家的意图。在国共内战及抗日战争形势的推动下,师范教育的地位一度有所提升,湖北省立教育学院亦被分别赋予建设乡村和辅导中等教育的使命。但由于师范教育并非战时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国民政府在给予政策与舆论支持的同时又无法在经费及实际运作中给予同等助力,故而使得高等师范学院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充分实现辅导地方教育的目标。在抗战结束之后,师范学院的地位又日益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各个角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治安、维稳等警情压力。刑事案件类别由传统盗窃、抢劫、诈骗向新型网络电信诈骗转变,新型犯罪警情数量逐年提升,具有受害群众广、受害金额大、犯罪手法隐蔽、犯罪嫌疑人分布广泛的特点。如何加强防范网络电信宣传、持续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都需要庞大的警力支撑。如何在无警力增长情况下,提高公安机关工作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关键一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是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民生工程。目前,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已经顺利完成,我们能明显地看到农村环境的改善,但村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者,却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成为“局外人”。过去三年的具体实践和未来五年提升行动的更高要求都表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仅要政府来推动,更要调动村民充分参与进来,因此研究农村人居环境整
根据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为7.4%。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这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背景,希望探究幽默的激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通过提升青少年的幽默,探究幽默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与行之
随着跨国经贸合作的主流趋势,国际间的商事往来日趋频繁,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深入,涉外民事关系也日趋复杂化,涉外民事诉讼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而现行的民商事诉讼涉外性的判定在面对不断丰富的法律关系时略显滞后。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检视及反思现有民商事案件涉外性的判断方法,研讨民商事涉外性认定出现的新问题,对其进行细致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关于涉外性的界定,是一个基础性的法律适用理论问题,也
新时代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保障力量,近年来,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整体素养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且培训意愿不高。基于此,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出发,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意愿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研究背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导致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全面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现阶段高校体育选修课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学生均来自不同专业,个体之间差异性较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的教学效率,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面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如何真正做到面向
奖章是少先队激励体系中的重要载体。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光荣感为主要任务。奖章激励对少年儿童的光荣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对争章的描述性记录,从理论视角审视奖章制度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理论的角度思考“红领巾奖章”制度,探讨激励少先队员、提升少先队员光荣感的办法。因此本研究思考“红领巾奖章”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自我决定论的视角进行分析,
面对新冠疫情对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巨大冲击,教育部直属高校2020届和2021届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仍维持了较高水平,但研究生的求职成本增加,就业效益和质量下降。毕业研究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灵活就业和其他就业形式替代继续深造成为更受欢迎的就业选择,教育机构、国有企业表现出更强劲的人才吸纳能力,疫情助推重灾区人才外流并加速毕业研究生流动的区域分化。认为未来高校应加强毕业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网络互动交流成为人们社交的新形式。然而,人们在网络社交中常常体验到被忽视和被排斥等消极感受。研究发现,网络社会排斥会阻碍个体基本需求的满足,引发消极情绪,甚至使个体产生抑郁、攻击等心理行为问题。本研究通过纵向设计和实验范式探究青少年网络社会排斥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内隐人格观在其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干预研究考察对内隐人格观的干预能否影响网络社会排斥情境下攻击行为
钱能训内阁是北洋时期文治总统徐世昌上台后的第一届责任内阁,继钱能训临时内阁后,正式内阁于1918年12月14日得以组建,1919年6月13日,勉强维持的钱能训内阁在安福系的倒阁风潮中由此式微。钱能训内阁是在各方政党派系矛盾调和与利益妥协之下的产物,其政治运行与实践均在南北各方派系关系掣肘的场域之下艰难展开。伴随府、院双方与会方龃龉升级,北京中央政府内部的政治力量之间不断经历分化与重组,导致内阁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