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木巴戟枝叶中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Li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别名诺丽、四季果、海巴戟天和印度桑葚等,是一种多年生常绿阔叶灌木至小乔木,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早在2000多年前,其根、茎、叶、皮、花和果实等已被波利尼西亚土著作为民间药物使用,普遍认为海滨木巴戟可以治疗糖尿病、关节炎、高血压以及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并且其对皮肤疾病和由刀、枪伤引起的伤口感染及疼痛都有很好的疗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海滨木巴戟有抗糖尿病、抗菌以及抗肿瘤等疗效。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该植物的民间药用价值,进一步阐明海滨木巴戟中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效物质基础,本文对海滨木巴戟枝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将阴干的海滨木巴戟枝叶粉碎,用90%乙醇冷浸提取,减压浓缩后得到乙醇提取浸膏,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分别将得到的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的浸膏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理化性质以及NMR、MS、IR、UV等波谱鉴定手段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从海滨木巴戟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了32个化合物,分别为:morincitrinoid A(1)、布卢门醇A(2)、(+)-去氢吐叶醇(3)、(6R,7E,9R)-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4)、布卢门醇C(5)、4-megastigmen-3,9-dione(6)、(6E,9S)-9-hydroxy-4,6-megastigmadien-3-one(7)、吐叶醇(8)、9-hydroxy-5,7-megastigmadien-4-one(9)、rhododendrone(10)、(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9-one(11)、lyratol F(12)、oleracone B(13)、黑麦草内酯(14)、异黑麦草内酯(15)、(+)-去氢地芰普内酯(16)、garjasmine(17)、pubinernoid A(18)、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19)、1,6-dihydroxy-5-methoxy-2-methoxymethyl-anthraquinone(20)、morindicinone(21)、东莨菪亭(22)、3-indole formal-dehyde(23)、4-methoxybenzal dehyde(24)、对羟基苯甲醛(25)、p-coumaric acid(26)、4-methoxyphenylacetic acid(27)、对羟基苯甲酸(28)、香草酸(29)、2-hydroxy-4-methoxyl-phenol(30)、4-hydroxybenzoic acid methyl eater(31)和血红素甲酯(32)。化合物1-18为萜类化合物,化合物19-21为蒽醌类化合物,化合物22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3和32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24-31为简单酚酸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14、16-18、23、24和30为首次从巴戟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改良MTT染色法对从海滨木巴戟枝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进行了活性评价,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3、4、6、7、9-12和17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它们对五种不同肿瘤细胞株(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生长抑制活性的IC50值为1.48±0.06~32.46±0.21μM。采用Griess试剂法对海滨木巴戟枝叶中分离得到的部分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价,经过抗炎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7、19、21和32显示出较为显著的抗炎活性,并且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它们的抗炎活性与阳性对照药物氢化可的松的抗炎活性相当,它们抑制LPS诱导NO释放的IC50值为2.07±0.08~18.89±0.16μM。
其他文献
幼儿教育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建设,完善自然课程、优化教学活动、家园共育、激励教师成长,是改进幼儿教育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目的:研究八宝丹(BBD)对胃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从药物外排、增殖、凋亡、自噬及其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调控等方面系统地阐明BBD逆转胃癌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扩大BBD在临床上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及胃癌耐顺铂(DDP)细胞SGC7901/DDP;通过MTT法检测顺铂(DDP)、多柔比星(DOX)、5-氟尿嘧啶(5-FU)
学位
目的:1.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体外细胞模型,寻找最佳造模条件;2.探索泽泻萜类单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降脂作用,以及对细胞中降脂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进一步阐明泽泻降脂作用机制;3.建立色谱法测定泽泻四种单体含量的方法,探索肠道优势菌种乳酸杆菌对泽泻发酵后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寻找一种提高泽泻有效萜类成分的方法。方法:1.体外细胞培养,利用棕榈酸钠(PA)和油酸钠(OA)模拟人体脂质过饱和现象,通过检测胞内
目的:探明小豆蔻明(Cardamonin,CAR)通过降低Raptor蛋白的表达诱导氧化应激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1细胞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经CRISPR-Cas9技术敲除Raptor的SKOV3细胞株和人卵巢癌A2780细胞株分别以含10%胎牛血清(FBS)、1%青霉素-链霉素的Mc Coy’s 5A和1640培养基培养,培养条件为37℃、5%CO2恒温培养
学位
学位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致冠状动脉血供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改变,其机制极其复杂,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是其主要原因之一[1],其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引起内皮损伤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促进单核细胞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脂质坏死核心,而增殖的平滑肌细胞包围脂质核心成为平滑肌纤维帽促进VSMC(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包裹脂质坏死核心
目的: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的方法,分析在认知正常人群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中,不同程度的孤独感水平与大脑区域结构灰质体积的相关性,以探讨孤独感与MCI之间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福州市524名自愿者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居住情况、婚姻状态等信息的采集,以及UCLA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等广泛的药用功效,一直是天然药物研究中的热点。目前丹参的活性成分中应用最广的是丹参酮ⅡA,其磺酸钠注射液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作为抗心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其药效良好,副作用小,一直广受患者青睐。隐丹参酮作为一种脂溶性的丹参活性成分,其化学结构与丹参酮ⅡA极为相似,具有很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