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个体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从个体层面全方位提高个体的环境意识,促进环境行为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界定为企业员工,构造了包括居家生活—公共生活—工作活动全空间视角下的完整的环境行为循环圈,提出了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的概念内涵。员工完全环境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家庭及公共生活的各个空间领域中发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环境并且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或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行为。进一步剖析完全环境行为的概念内涵及发生过程,本研究提出并验证了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的四维概念结构,包括基础环境行为、决策环境行为、人际环境行为和公民环境行为四类环境行为。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整合了内生因素(包括环境价值观、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个体驱动),外源因素(包括社会规范、政策法规、行为代价)和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变量、组织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和个体社会化变量),构建了员工完全环境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基于江苏省境内50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研,首先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可靠性分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对员工完全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量表结构进行了验证。其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各领域员工完全环境行为在社会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重点运用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了员工完全环境行为在工作、家庭、及公共生活三个领域上的空间差异。最后,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整体均值来看,基础环境行为在公共领域的实施度最高,而在居家领域则最低。决策环境行为居家领域实施度最高,公共领域实施度最低;人际环境行为上居家领域的实施度最高,最低的是公共领域;公民环境行为实施度最高的是工作领域,居家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均值均没有超过一般水平。(2)社会人口学因素对员工完全环境行为部分维度存在直接的影响作用;内生因素包括环境价值观、环境知识、环境态度和个体驱动四个变量,环境价值观包括实现型价值观、情感型价值观、经济型价值观、实用型价值观和社会型价值观五个维度,环境态度包括环境认知、环境情感、环境行为倾向三个维度,个体驱动包括自主控制、自我验证努力、自我导航和自我监控四个维度。环境价值观、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个体驱动整体上均与员工完全环境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环境价值观、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个体驱动整体上对员工完全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个体驱动整体上对各领域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工作领域员工环境行为、公共领域员工环境行为、居家领域员工环境行为;环境知识对公共领域员工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最强,对居家领域员工环境行为预测作用最弱。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价值观对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的预测作用主要体现在实现型价值观和社会型价值观;个体驱动对各领域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导航和自我监控两个维度。环境认知对居家领域公民环境行为、公共领域人际环境行为与公民环境行为以及工作领域公民环境行为和人际环境行为有负向影响作用,呈现出高环境认知、低环境行为的缺口。(3)环境价值观和环境知识不仅对员工完全环境行为有直接的影响,而且通过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影响员工完全环境行为。外源因素在环境知识、环境态度与员工完全环境行为之间存在部分调节作用;具体为:社会规范在环境态度与员工完全环境行为之间有负向调节,社会规范与政策法规在环境知识与员工完全环境行为之间有调节作用,社会规范调节作用为负向,政策法规为正向。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社会规范和行为代价在环境态度与公共领域员工环境行为之间有调节作用,社会规范调节作用为负向,行为代价为正向。社会规范在环境知识与各领域员工环境行为之间均负向调节,政策法规均为正向调节。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基于内生驱动-外源引导-行为共振的GEP员工完全环境行为综合提升策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