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有关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也时常见诸报道,如台湾的米糠油事件、湖南的毒大米事件以及花生中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等层出不穷,引起了消费者极大的恐慌,也给分析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以真菌毒素污染和农药残留为代表的有害物质是最主要的两大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和出口创汇。因此,研究建立简便、准确、灵敏的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多组分检测技术是保障粮油产品安全的关键,也是当前科研工作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基于大型仪器的确证性检测技术和基于免疫学原理的快速检测技术两方面着手展开,为确保我国粮油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七种真菌毒素的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净化—HPLC-MS/MS检测技术。以纯化的抗黄曲霉毒素(AFT)、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抗T-2毒素、抗伏马B1毒素(FB1)的四种单克隆抗体为特异性抓捕元件,研制了真菌毒素多组分免疫亲和柱。同时优化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和上样缓冲液等条件,借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用于植物油中7种真菌毒素的同步净化和检测。该方法对AFB1、AFB2、AFG1、AFG2四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LOD)为0.02~0.08μg/kg,对ZEA、T-2、FB1三种真菌毒素的检出限为0.10~0.50μg/kg;空白样品基质加标回收率为80.22%~106.1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6.56%。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有机溶剂用量少、净化彻底、回收率高和特异性好的特点,为确保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2.建立了基于石墨烯基铁氧化物(G-Fe3O4)的多种农药残留磁固相萃取净化—GC-MS/MS检测技术。采用溶剂热反应法一步合成制备出石墨烯基铁氧化物磁性材料(G-Fe3O4),将其作为磁固相萃取吸附剂,通过优化样品溶液稀释比例、萃取材料用量、萃取时间、洗脱溶剂的种类和体积等萃取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花生样品中9种常用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检测方法。该方法对9种农药的检出限为0.07~1.85μg/kg,线性范围为0.23~1000μg/kg,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92%~119.3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6.58%。该方法简便易行、回收率高、稳定性好、成本低廉,为花生等高油脂样品基质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提供了一种快捷、高效、准确的技术方法。3.建立了能够同步检测真菌毒素和农药残留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将抗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抗黄曲霉毒素B1(AFB1)、和抗百菌清(CTN)三种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标记铕元素的聚苯乙烯荧光微球偶联制备免疫荧光探针,同时制备了针对三种目标物的免疫层析试纸条,通过优化抗体标记浓度、荧光探针用量、免疫试剂用量、免疫层析条件等因素,建立了能够同步检测两种真菌毒素ZEA和AFB1及农药CTN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该方法对ZEA、AFB1和CTN的检出限分别为0.043、0.011和0.084μg/kg,对玉米和花生空白基质的加标回收率在83.24%~110.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9.6%,准确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现场快速筛查的检测要求,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多组分混合污染实现定量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