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各领域以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中小城市的同城化研究,包含了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领域,是“城市多角度研究”的典型。本文整理了大量的国内外大中小城市同城化案例,并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全面认识同城化发展。鉴于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本文决定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进行解析,构建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理论体系,再用实证案例来实践中小城市同城化规划策略。全文由五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的内容呈上起下、相互融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目标、意义、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本文发现在一体化大背景之下,中小城市改变以往的发展轨迹,寻觅最适宜的发展模式,其中部分中小城市趋向了同城化或组合化。本研究将为中小城市的同城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引导。第二章是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的解析。本文认为满足同城化发展基础条件的中小城市,通过动力源作用机制的推动与催化,逐步走向“融合”,形成新的增长极。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的理基础主要包括了空间集聚—扩散理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空间相互作用论及城市组合理论群。第三章解读国内外同城化案例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策略,得出每个同城化案例的经验与启示。通过比较分析方法和总结归纳法,得出国内外城市的同城化发展共同特征与调控策略。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等级规模和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城市,在同城化发展上,根据各自的发展优势,提出不同的调控方案。但同城化发展调控和建设过程中,一般包括了“空间、生态、产业、基础设施”四个方面的布局与规划。第四章是本文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的条件基础、动力源和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影响过程;通过中小城市的同城化过程特征,不仅与大都市区同城化有共性,还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对中小城市在同城化发展之后,能够获得的结果效应进行,预测性研究,认为同城化给中小城市带来了规模集聚、协调和空间效应,促进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前三节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规划,对空间、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四大要素”进行重点调控;作者提出了相关调空策略。本章内容相互连接、相互辅助,共同架构出了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的理论体系。第五章为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内容。同城化发展中空间要素是场所支撑,产业要素是主体形式,基础设施是物质保障,生态环境是优化机制。在充分认识中小城市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以辽宁省铁岭市的清河区与开原市的同城化为例,重点研究同城化发展的四大要素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