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诞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这期间历代诗人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极大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近代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优秀诗歌,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关注,许多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传播。1972年,威利斯·巴恩斯顿与同事郭清波合作翻译的《毛泽东诗词》出版,颇受英语读者欢迎。2008年,巴恩斯顿独自翻译的《毛泽东诗词》面世,同样在英语国家热销。巴恩斯顿执着研究毛泽东诗词30多年,可见毛泽东诗词的不朽魅力。毛泽东诗词气势磅礴,意境深远,语言自然简洁,是毛泽东人生和革命经历的精华,深受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喜爱。毛泽东诗词融合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点,大量借用历史典故,艺术性、思想性及文化性突出;同时又与时代结合,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翻译毛泽东诗词,既要克服一般诗歌翻译的难点,又要充分尊重原作的状态,准确传达诗词中隐含的丰富思想和文化信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以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用文献综述、描述性翻译研究和比较的方法,从语言与文化、翻译类型、翻译的得失、解码与编码、对等、不可译性和译者的创造性等七个方面对巴恩斯顿2008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译本进行研究,针对译本中隐含的翻译策略及翻译规律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巴恩斯顿在其译本中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主,有时将归化与异化策略结合使用,偶尔单独使用异化策略;源文本中诗词的字面意义大部分被译入译文中;译者发挥其创造性,使诗词形式及诗词中的意象在译本得中到一定程度的再现,并以语内翻译的形式补充源文本诗词中部分文字及意象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