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是国家实施科学发展战略和重大地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亟待协调发展,突出的人地矛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防控粮食安全风险,主产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准确测度其区位优势为政府农业布局和投资决策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从农业区位优势概念入手,在系统阐述农业区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业区位优势影响因素,剖析了农业区位优势形成的过程及区位优劣转化机制,构建了农业区位优势测度模型,丰富和完善了农业区位优势研究方法以及农业区域发展学科知识体系,科学评价了小麦主产区区位优势,分析了小麦主产区和河南省小麦区位优势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主要进展与结论如下:
第一,论文基于区位论经典研究,对农业区位优势进行了科学分类,突破了以往单因素分析的局限,提炼了自然因素、生产条件、交通条件、科技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劳动力因素、历史和习惯因素等农业区位优势的影响因素,为测度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农业区位优势日益体现为综合资源禀赋的集合,某地的区位优势是“合力”的体现。
第二,论文深入分析了农业区位优势形成机理和区位优劣转化机理。论文在对农业区位优势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提出农业区位优势生命周期理论,并把农业区位优势形成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自然资源导向阶段、惯性和位置优势导向阶段、效率优势导向阶段、规模优势导向阶段、产业一体化优势导向阶段;论文总结了农业区位优劣转化的辩证关系,并认为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是转化过程的主要推动力;通过三个情境假设阐述了不同的空间条件下区位优劣势转化机理。
第三,论文进行了模型形式的比选,建立了可量化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各因素权重估计方法,最终构建了农业区位优势评价模型。
第四,运用评价模型进行区位优势评价,得到了各小麦主产区区位优势以及各影响因素的优先序,研究发现各地区的农业区位优势水平相差很大,小麦主产区全部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部分传统小麦生产区有向区位劣势转化的趋势。此外,论文分析了小麦主产区(特别是河南省)区位优势影响因素,从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在全国范围内小麦区位优势主导影响因素为市场因素、经济因素,但对河南省来讲,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成为主导因素。
第五,基于以上分析,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小麦产业规划、为小麦主产区尤其是河南省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论文认为国家应加大对小麦主产区政策倾斜力度,提升小麦主产区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小麦主产区与主销区的有效对接,建立对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补偿机制;持续加大对河南省小麦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和科技投入力度,加强小麦产业化开发力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河南省小麦产业打造良好的生产和流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