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T模式在我国悄然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但实际操作中由于立法滞后,存在产权不清、风险分配不合理、投资回报率较难合理确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属于BT模式的核心契约——BT投资建设合同的关键问题,本文着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讨论了BT模式成功合作的形成机制。从合作博弈论视角探讨了BT模式下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共同目标,并运用Rubinstein的对策协商模型,分析了BT发起人和BT主办人之间的协商谈判机制。2.对BT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合同类型选择进行了分析。运用公共品理论、项目可销售理论和项目区分理论解释了BT模式适用的项目类型,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确定了BT项目的规模。在交易成本理论视角下,运用Turner and Simister模型分析了BT投资建设合同的适用类型。3.对BT投资建设合同中的关键问题:权利分配、风险分配和收益分配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产权理论出发,将BT投资建设合同中的产权分为特定权利和剩余权利,在BT发起人和主办人之间进行了分配,并借鉴企业所有权理论的研究成果,对BT项目的所有权进行了安排。同时对合同的保障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运用动态博弈论分析了工程担保的相关问题。其次,运用国际惯例原则,构建了风险分配机制模型,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风险分解法识别了BT项目的主要风险,在定性分析各风险因素基础上,建立了风险分配矩阵。再者,参考我国工程造价的基本构成,运用技术经济理论对BT项目的回购方案进行了设计,并运用单因素套利模型和变形的收益现值法确定了BT项目的投资回报率。4.运用实例,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