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一个炎症过程,会导致白细胞的过度激活和增加中性粒细胞迁移到炎症区域,从而引起促炎因子(包括IL-1β、IL-6、IL-8、IL-10、IL-18和TNF-α等)的释放。这些炎症介质涉及到胰腺感染发展为坏死,甚至到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进程的发病机制。虽然已有很多关于AP的病因学研究被认识到,但其分子的和病理生理机制仍然不清楚。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1,SphK1)是一种细胞内信号酶,它能催化鞘氨醇磷酸化生成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从而发挥其生物学功能。SphK1及其产物S1P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和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管理。但SphK1在AP中的变化及其在AP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是不清楚的。目的:观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在AP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30名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胰腺炎的诊断:1.急性的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的触痛;2.胰酶的增高(血液或尿液),≥正常上限的3倍;3.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异常的影像学改变;符合上述2条及其以上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根据急性胰腺炎的亚特兰大分级(1992)将急性胰腺炎病人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pancreatitis,MAP)组(17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13例),另外纳入1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每名AP患者在症状发生(指急性腹痛)48h、72h、5d、7d时分别作APACHEII(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系统)评分和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6)、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mRNA及其酶活性。健康对照组在入组后48h、72h、5d、7d时分别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6)、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mRNA及其酶活性。结果:1.在48h、72h、5d、7d时, AP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mRNA的表达都是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活性也都是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2.在48h、72h、5d时,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mRNA及其活性都是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P <0.05);而且在48h、72h、5d时,血清TNF-α、IL-6含量都是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P <0.05),这与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3.在48h、72h、5d、7d时,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mRNA的表达和AP病人的APACHEII评分成正相关关系。4.使用ROC曲线分析处理SphK1,我们观察到在48h时,SphK1的诊断灵敏度最高和诊断准确性最高,而且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46,表明其早期诊断价值较高。结论:1.AP病人血清TNF-α、IL-6的含量与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SphK1的激活可能与AP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SphK1在早期诊断SAP价值较高;SphK1的表达和AP病人的APACHEII评分成正相关关系。测定外周血白细胞中的SphK1在早期预测AP严重程度方面是一个准确而且客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