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外蜜腺(Extrafloral nectary)是指着生在植物体花外部器官(如叶、茎、花萼外侧、花瓣外侧)通常与传粉无关的蜜腺。不同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类群、不同生活型以及不同群落层中花外蜜腺植物的多寡及其原因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科学问题。西双版纳位于热带东南亚向亚热带东亚的过渡带,有关本地区花外蜜腺植物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作者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三片原始热带雨林和四片不同年龄的次生林进行调查研究,内容包括:(1)各个群落中花外蜜腺被子植物调查;(2)不同林龄的群落之间、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之间和原始森林群落中不同层之间花外蜜腺植物的种类丰富度比较;(3)原始雨林中三种常见木本花外蜜腺植物(棒柄花Cleidion bracteosum、毒鼠子Dichapetalum gelonioides、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不同生长阶段上遭受的虫食伤害情况和花外蜜腺数量变化情况。本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调查的424种被子植物中有52种(占12.3%,这种丰富度水平在热带群落中偏低)属于花外蜜腺植物,其中有37个种(71.2%)、8个属(22.2%)是首次报道。分析表明,大部分花外蜜腺植物隶属于五桠果亚纲(Dillenidae)、蔷薇亚纲(Rosidae)和菊亚纲(Asteridae);扁平型的花外蜜腺最常见,叶片是花外蜜腺的主要着生部位。(2)七个群落中的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以版纳青梅原始林中最低(9.8%),5年生中平树林中最高(18.5%),次生林比原生林中花外蜜腺植物更丰富。(3)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依次为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未发现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有花外蜜腺,我们认为不同生活型中花外蜜腺植物的种类丰富度差异可能是不同类群的植物的差异造成的。(4)三个原始雨林群落中,从乔木一层到灌木层花外蜜腺植物丰富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一层(30.1±15.6%)、乔木三层(17.4±3.3%)、乔木二层(12.8±1.4%)、灌木层(9.7±5.2%),该结果与在马来西亚的一个群落调查结果相似,但是方差分析结果不能证明不同层间有显著差异(F3,11=1.041,P=0.425)。(5)三种花外蜜腺植物随生长进程发展其遭受虫食的程度变化的共同特征是幼树和小树两个阶段之间无差异,但是小树和幼苗阶段都有差异。棒柄花(Cleidion bracteosum)、绒毛番龙眼(Pometia tomentosa)都是小树阶段的虫食水平高于幼苗阶段的虫食水平,毒鼠子(Dichapetalum gelonioides)却是小树阶段的虫食水平低于幼苗阶段的虫食水平。(6)三种花外蜜腺植物随生长进程发展其平均每个叶片上的蜜腺数量和单位叶面积上的蜜腺数量的共同特征是幼树和小树两个阶段之间无差异,幼苗和幼树两个阶段之间有差异;小树阶段和幼苗阶段上平均单个叶片上的蜜腺数量棒柄花(C. bracteosum)的无差异,毒鼠子(D. gelonioides)和绒毛番龙眼(P. tomentosa)都有差异。小树阶段和幼苗段上单位叶面积上的蜜腺数量毒鼠子(D. gelonioides)的无差异,棒柄花(C. bracteosum)和绒毛番龙眼(P. tomentosa)都有差异。(7)共发现蚂蚁13属35种约122头。其中在棒柄花上发现9属9种>25头,毒鼠子上6属7种>19头,绒毛番龙眼上11属21种>75头。综上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有比较丰富的花外蜜腺植物,而且有比较丰富的拜访蚂蚁群落。次生林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高于原生林。不同生活型的植物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是有差异的,而且可能是由于不同类群的植物丰富度差异造成的。原始雨林中处于不同层的植物中花外蜜腺植物种类丰富度有差异,原因可能是光环境与虫食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上,花外蜜腺的变化情况不同,而且虫食情况也有所不同,不同生长阶段上花外蜜腺数量的差异并不能完全反映植物面临的虫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