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我国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普遍存在的内部管理粗放、办事程序繁冗、工作作风官僚等问题,其创新和改革受到了严重制约。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的透明化,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效率低下、办事程序繁杂,依法行政意识不足等问题不断暴露。尤其近几年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贪污腐败案件的报道,使得公共职能的履行效率与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声讨。人民对廉洁高效的公共管理需求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短缺服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已成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客观且迫切的现实需要。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拉开了帷幕,在国家的要求和规定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实施了一系列属于内部控制范畴的管理手段,如增强信息化建设,规范办事流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等。但碍于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自身体制和管理模式较为特殊、可参考和学习的渠道有限等原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改革收效甚微。虽然通过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办事流程、简化了办事手续、增加了内部监察、制约了权力寻租空间,但由于未能形成全面内部控制体系,内部管理制度零散、且操作性弱,在实施过程中障碍颇多,效果也较为有限。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指出了发展与改革的方向。规范中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区分了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载明了建设项目和合同控制,强调了监督与评价。同时,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管理改革,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参考。本文基于此宏观背景,对F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展开了研究。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历史和现状,对比参照国外企业和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改革历程,结合F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文献、理论归纳、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运用COS0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分别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对F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对其在内部控制方面已暴露或可能隐藏的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也可为行政事业单位运用COS0框架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参考,有助于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相关单位提炼共性因素,以构建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