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马古道”是自唐代开始,以滇藏川地带为中心,因茶、马、盐等物资交易而产生的商道,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系统,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网络。普洱市作为“茶马古道”源头之一,拥有众多“茶马古道”自然文化遗产资源,知名度较高;“茶马古道”本身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其线路上汇聚的多民族原生文化、民族迁徙文化、马帮文化和普洱茶文化极具吸引力;现存的大片古茶树群落堪称茶文化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具有极强的生态旅游价值。但目前各地竞相以“茶马古道”为品牌进行旅游开发,普洱“茶马古道”面临缺少综合整治和合理利用、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忽视遗产分布区域旅游发展的环境基底状况调查等问题,这对于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生态旅游作为生态学扩展领域,已成为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而承载力的研究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普洱“茶马古道”为研究对象,结合承载力理论、生态学理论、生态旅游理论以及“茶马古道”文化遗产特点,采用状态空间模型,构建了普洱“茶马古道”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梳理了生态旅游承载力已有研究成果,提取分析了普洱市生态环境信息、“茶马古道”自然文化资源信息、旅游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建立以生态环境弹性力、旅游资源支持力、社会经济支持力作为3个准则层目标,以及涉及水文、地形、气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共2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2)多维度承载力空间分异研究:生态环境弹性力最高的区域位于普洱澜沧江以西的山区。旅游资源支持力最高的区域集中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南部。社会经济支持力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社会经济支持力最高的区域位于研究区中部。(3)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普洱市生态旅游承载力总体较低,85.9%处于低承载力状态,14.1%超过或处于理想状态。通过空间分异研究,将承载力现状值分为“弱承载、较弱承载、中等承载、较强承载、强承载”共5个等级。研究区生态旅游承载力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规律,北部区域属于承载力最低的区域。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对策和生态旅游开发建议。在空间状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普洱市生态环境特征、“茶马古道”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分布以及各地区旅游发展状况,构建包含生态、资源和社会经济三方面的普洱“茶马古道”生态旅游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扩展了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对象;采用GIS技术,将各指标空间化,评价结果具备空间指导意义,为“茶马古道”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