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的发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使用者的需要和行为倾向,在预知了未来使用者的行为倾向后更不能无动于衷,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加以重视。本文关注的是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园绿地空问环境设计中的问题。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以满足,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需求的层次开始上升,即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故作者主要着手于人的精神需要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研和归纳总结等方法,探寻一种景观积极空间的设计对策。通过对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当今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空问的使用观念也已经在悄然发生转变,这要求设计者对于空问的感知要更为敏感,并探寻一种新的符合现代人需求的空间形式。调查表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精神需要是不同的,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忽略这个问题,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设计。在对浣花溪公园中使用者的精神需要层次的权重划分上,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环境的精神需要的评价因素排序,从前到后分别为:舒适性需要、交往需要、审美需要、成长需要。经过专家评分与大众评分相结合,得到人们对评价因子重视的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为:空气清新度、气候舒适度、公共空间、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文艺娱乐、科普教育、历史学习、半公共空问、空问形式、景观艺术、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音效愉悦度、科学考察。对人们的精神需要层次进行权重划分,有利于从人性化的角度了解公共空间中使用者的环境需求,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作者深入浣花溪公园中的各个空间中进行观察和记录,得出了部分关于公共环境中形成积极空间的原因及特征,以此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1)空间特色明显,能让人产生深刻的环境意向。在打造空间的积极性时,要想让使用者产生深刻的环境意向,必须赋予它们自身的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场地本身的潜力;(2)功能多样。在各自独立的空间中,特色分明,同时兼具交通、过渡和休憩空间,并与其他空间联系密切,来往方便:(3)自然环境优美。城市中的自然元素是十分缺乏的,所以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在积极空问的营造中,优美的自然环境必不可缺;(4)空间有弹性,容纳力强。空问中的形式多样,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的使用需要;(5)人们有事可做,有停下来的理由。空间能引导人们自发地进行活动。最后,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需要,以及结合那些受欢迎的空间中拥有的特征,作者就景观积极空间的设计对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