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LED被广泛应用于照明领域,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实现白光LED最常用的方式是蓝光LED芯片+黄色荧光粉。采用这种方式产生的白光由于缺少红色成分,制备的灯具显色性较差,影响了其在室内照明的使用。加入红色荧光粉可显著提高白光LED的光效和显色指数。目前商用的白光LED红色荧光粉主要有硅酸盐体系和氮化物/氮氧化物体系两大类。但硅酸盐体系红粉发射光在橙光区域,显示指数难以做到很高;氮化物体系红色荧光粉,该类荧光粉制备工艺复杂,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等条件,对原材料要求高,价格也较高,提高了LED灯具的生产成本,影响了其推广和应用。因此开发能够被蓝光芯片(440-480nm)高效激发的红色荧光粉是白光LED发展的关键所在。钨酸盐和磷酸盐是一种很好的基质材料,我们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Y(P,W)O4:Eu红色发光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组成、不同激活剂浓度、Gd取代以及不同助熔剂的加入对于材料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作用。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粒度分布、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固相法制备的Y(P,W)O4:Eu在蓝光470nm波长光激发下具有很好的发光性能,发射主峰位于615nm左右,属窄带发射,亮度高,色纯度好。通过调整P/W比,能够提高样品的发光亮度。当Eu3+浓度为0.15时,样品的发光亮度最高,随着Eu3+浓度的继续增加,出现明显的浓度猝灭现象。(YxGd1-x)(P0.5W0.5)O4:0.15Eu样品的相组成以及发光亮度随着Y3+/Gd3+的变化而不同。当Y3+/Gd3+=7:3时,样品的发光亮度最高,最强的发射峰位于611.5nm,对应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助熔剂加入对于样品的晶相形成的过程以及结晶程度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当助熔剂为NH4NO3,加入浓度为3%(质量分数)时,样品发射光谱峰强度达到最高,发光亮度最高,且荧光粉的粒度适中,粒径分布均匀。过多的助熔剂的加入会影响材料的发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