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财务治理是当前财务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财务治理权作为财务治理的核心,对其配置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我国理论界对财务治理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世纪末,当前有关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的专门研究尚不多,主要涉及企业财务治理权的配置对象、配置层次、配置结构与模式,以及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实现机制等方面。财务治理权主要是指财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其配置的目的是要在各相关利益主体间形成责、权、利均衡的有效制衡机制。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失衡或不当都将影响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导致企业财务运作的低效率。本文从产权理论、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现代企业理论出发,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指出了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内涵与功能,并以上市公司为例,对比发达国家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结构与特征,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模式的特征与不足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优化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几项建议,对我国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和框架如下:首先是从界定企业财务治理权、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基本概念入手,区分财权、财务治理权和财务控制权这三个既相互联系又处于三个层次的概念,分析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能够起到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财务活动有效运作及增强企业竞争力四个方面的作用。其次,对我国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治理权配置失衡严重,比如,国有股权主体缺位,中小股东难以实施有效治理,经营者的财务治理权利约束不够等。第二,财务治理权配置对象不合理,包括债权人未得到充分关注,企业员工的治理需求被忽略,其他利益相关者不被关注等。第三,财务治理权配置内部途径不完善,主要是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没有充分发挥应尽的职能。第四,财务治理权配置外部机制缺失,其中指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不完善。再次,本文对国外企业两种截然不同的财务治理权配置状况进行了分析,一是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为代表的配置模式,称之为市场导向型模式;另一种是以德、法等国为代表的配置模式,称之为网络导向型模式。对其各自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提出应以企业的产权安排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以企业财务信息的对称性安排为前提,以实现不同配置对象间权利的互动性为手段的优化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思路。在遵循此思路的基础上,兼顾合法性、公平性、权责利均衡、成本效益、开放性等原则,重视企业的规模与组织结构特征,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处的经营状态,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的定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等因素的影响。最后,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在上述思路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优化我国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的几项建议:一是促进财务治理权在企业内部有效配置,包括股东层次、董事层次、监事层次、经营管理者层次、企业员工各个层次及层次之间的配置。二是提高财务治理权在企业外部配置的有效性,诸如银行、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社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同时指出,要使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有效运行,还应从完善企业内部配置途径、健全企业外部市场机制两方面考虑,在企业内部完善规范股东会的召集与表决制度,改革董事会的产生办法与构成结构,理顺董事层与经营管理层的关系,优化监事会的构成结构;就企业外部而言应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提高企业外部市场机制的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的评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