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共收集并分离得到野生食用菌菌种311个,根据标本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分类,菌种中包括14种子囊菌和297种担子菌。鉴定后去除污染,最终获得254个菌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技术可以对菌丝体进行种类鉴定,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RAPD、SRAP和ISSR等,但这些方法的精确性与重复性较差。本研究是基于rDNA ITS区段的DNA序列对菌丝体进行物种鉴定,其方法是先扩增出待鉴定野生食用菌rDNA ITS区段的DNA,并测出其序列,然后与互联网上DNA序列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菌种类别的鉴定是由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菌丝体特征、标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三者相结合相互验证得到的。在分离得到的14个子囊菌亚门菌种中,122、143、140、391、141、128、LJ0602、LJ0601、389、142、QMY005这11个菌种为杂菌,剩余的3个菌种中,2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分离得到的297个担子菌亚门菌种,可分成四个亚纲进行分析。异隔担子菌纲:24个菌种属于有隔担子菌亚纲,其中235、0002为杂菌,剩余的22个菌种中,13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133个菌种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其中XS006、QMY014、070、146、078、TS0004、065、0019、068、0027、0020、208、355、198这14个菌种为杂菌,剩余的117个菌种中,60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层菌纲:134个菌种属于同隔担子菌亚纲,其中C08、C33、TS0006、C78、QMY038、TS0005、C24、L030、C14、LMS012、ZWY018、QMY035、ZWY003、C02、XS024、HS041、C37、0010、QMY012、ZWY002、XS043、C01、QMY032、HS072、008、074这26个菌种为杂菌,剩余的108个菌种中,12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8个菌种属于腹菌亚纲,WP黄、HS020、XS047、TS0002这4个菌种为杂菌,剩余4个菌种经鉴定分析后全部重新命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仅仅使用常规鉴定方法鉴别菌种,常易发生错误,结合分子鉴定技术可以使菌种的鉴别较为方便,结果更加准确。2、分子鉴定技术可为野生食用菌菌种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但是对有疑问或有争议的菌种,应该结合菌种的菌丝和子实体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征,从而得到正确的分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