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光潜和杜威作为中西美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代表,他们的文艺美学观有着某些共同之处,但同中有异,比较分析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对于我们批判地吸取和融合他们的思想精华,深入理解他们的文艺美学思想体系,解决一些文艺美学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杜威和朱光潜的文艺美学观进行比较:第一,围绕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探讨审美是否涉及功利性和目的性,审美经验是否应该与认知经验、实践经验割裂开来。在2000年扬州美学会谈上,很多人对日常生活要不要审美化,日常生活能否给人以美感这个问题进行了争论。这一问题实际上就涉及到朱光潜和杜威的文艺美学观。在朱光潜看来,功利色彩很强的日常生活不存在着美,他认为审美不涉及功利目的性,认为人只有从功利和实用目的中分离开来才获得美感,艺术之所以能给人于美感,是因为它使人从现实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与现实形成一定“距离”;同时美感的获得是对形象的直觉,不涉及名理和概念。而在杜威看来,艺术即经验,这个经验包括功利性很强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主张将审美经验和日常经验联系起来,甚至把审美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等同起来。朱光潜的观点实质上是对杜威将艺术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等同,将日常生活审美泛化观点的反驳。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杜威和朱光潜所代表的观点正是扬州美学会议上所争论的核心话题。我们把他们两者的观点弄清楚了,就可以解决一些实际的美学争论。那么,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在笔者看来,我们既不应该象前期的朱光潜那样将日常生活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割裂开来,不能赞同他将审美经验和认知经验、实践经验割裂开来的做法,而应该用杜威的某些合理的文艺美学观点来纠正它。但我们也决不能象杜威那样将日常生活经验和艺术审美经验等同起来,因为那样将导致艺术的庸俗化。在这一点上,我们又要反过来用朱光潜的某些合理的文艺美学观点去纠正它。总之,把杜威和朱光潜的文艺美学观点进行对比可以吸取他们文艺美学观点的合理之处,克服他们各自的片面性。从而正确对待日常生活要不要审美化这个问题。第二,朱光潜和杜威的文艺美学观点都注重艺术与生活的联系,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然而,这同中又有所区别。因为,前期的朱光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太注重艺术与人的物质层面、功利层面及实践性的(社会)生活的联系,但比较注重人(个体)的精神生活,注重艺术和人的修养、情趣这些精神层次的生活的联系;而杜威受其本国的社会背景、文化特征的影响,比较注重艺术与人的物质层面、功利层面及实践性的(社会)生活的联系,却很少涉及艺术与人(个体)的精神生活的联系。另外,后期的朱光潜在看待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时,虽然因受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影响看到了艺术与人的物质层面、功利层面及实践性的(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点看似与杜威注重艺术与人的物质层面、功利层面及实践性的(社会)生活的联系的观点相同,然而,这同中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前者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后者却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总之,朱光潜和杜威的文艺美学观点同中有异,不仅由于两人所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不同,而且由于其思想渊源不同所致。第三,朱光潜和杜威都比较注重艺术和人的情感问题,都比较注重“情感的客观化”以及审美情感和非审美情感的差异。同时,他们还比较注重主客体之间的融合和联系,反对主客二元的对立。但是,对于艺术与人的情感问题,他们论述的内容和角度则有所不同。朱光潜主要从审美直觉论和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角度来论述;而杜威则是从他的实用主义经验论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角度来论述。研究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把握他们在这方面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艺术与人的情感这一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