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濮阳市油田区(中原油田)石油的开采与生产,对油田区产生了严重的水体及土壤污染。针对中原油田采油区的原油污染实际情况,首先进行了采油区的主要污染源调查及土壤、地表水、地下水质量现状调查、评价;随后,在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多年生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开展了初步治理工作,同时对本地生植物狗芽根、芦苇加以培养研究;再后,为下一步采油区大面积污染治理(植物修复),依次进行了植物筛选试验,石油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率试验,环境因子调控试验。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通过完成对中原油田开采区内近1000km2的调查,基本查明本区主要的污染源为石油开发及相关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分别是:油井及其周边污染(一是油井施工时高PH值的钻井液对环境的污染,二是井场落地原油对环境污染);油气集输管道、分离场(站)地的高盐的油水对环境的污染;23万多职工生活污水等对环境的污染。
选取石油类、Hg、Cu、Pb、Cd、As、pH、全盐量作为评价因子,采用污染指数结合土壤背景值,对各调查点的土壤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石油类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因子,污染较重,多为重污染级。采用相关标准对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地下水有机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基本查明耐盐碱、耐油类的原生植物为芦苇和狗牙根。
选用黑麦草、苜蓿两种修复植物,进行了初步治理试验。治理试验区部分地块修复植物生态效应较好,治理效果较显著,同点采样治理前后石油类降幅为39.5%,Cu、As、Cd等降幅为0~8.9%。
为了采油区大面积治理工作,通过对高丹草、红三叶、白三叶、狗牙根、向日葵、黑麦草、高羊茅、结缕草、苜蓿、棉花10种供试植物的筛选试验,选出了适合中原油田采油区植物修复的4种植物:棉花,向日葵,高丹草,狗牙根。
通过石油污染土壤的石油降解率试验发现:四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组合修复能力大小顺序是,棉花组合>向日葵组合>狗牙根组合>高丹草组合,其中棉花与微生物构建的联合修复组合去除土壤石油污染的能力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修复之和,达到60.27%。
根据棉花、高丹草、向日葵三种植物的环境因子调控试验(正交试验),得出影响石油污染物降解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主→次):全盐量——石油污染物浓度——投菌剂量——有机质——尿素。其中全盐量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最显著因子,其R值(极差)为30.6%~32.4%。得到了三种植物的石油类污染物降解的最佳耦合条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经验公式),为后期大面积室外试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