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性网络的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fi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的主要选择之一。网络课程是互联网学习的重要载体,让学生能够在任意时间,在有网络接入的任意地点进行学习。但在国内网络课程项目大规模建设的同时,网络课程网站的访问率较低,学生的学习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得到解答,网络课程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问题也逐渐显露。这些问题是网络课程建设本身的问题,但同时也是Web1.0时代遗留的问题。在Web1.0时代,网站的建设者更关注资源建设,以网站为中心追求内容的大而全。   Web2.0高潮的到来使网站建设者的思路开始发生变化。他们以用户为中心,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交流,由此发展而来的诸多应用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直接把Web2.0的概念套用在网络课程上是否恰当呢?经过许多观察与总结之后,我们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没有任何教师加以引导,这将会陷入到建构主义理论的缺陷中。我们认为,在网络课程中,需要借助“主导一主体”理论,既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又应该注重教师的引导,而且要把握好两者结合的度。   与此同时,我校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也总结了学生项目实践实施6年以来的经验及教训。我们看到,在有一定学习主题、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社区的构建是有可能的,同时学生项目实践的导师制也正好发挥在学习社区中的教师引导作用。学生项目实践与Web2.0学习社区的天然互补,为本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是Web2.0的表现方式之一。我们借助社会性网络,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摒弃过去以资源为中心的网络课程的架构。我们认为,任何对学习主题有帮助的学习资源都可以由学生引入个人知识库,同时这些资源也对其他有需要的学生开放。如果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建构知识,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就会更好。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导师在系统中的引导作用,只有主导与主体更好的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有效的学习系统。   基于上述考虑,我们开发了一套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于社会性网络的知识管理系统。所有的知识,都是由学生主动引入该系统,实现知识分享,学生互助,让学生在与导师、其他学生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整个系统功能完备,轻便灵活。我们期望该系统的运行能给未来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系统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共同推进基于互联网学习的效果。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体育社团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相关文章。有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了高职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从组织学的角度研究了高职体
作为心理动力因素的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态度等因素都能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将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的相关研究十分少见,本文基于相关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对整个教育活动系统的认识与理解。
虽然我国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已开展十几年之久,但是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局限,其中较为重要的是网络成瘾“无官方界定概念”、“无权威诊断标准”、“无成熟生成
本世纪初海峡两岸开启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中最突出的举措就是教科书从“一纲一本”发展到了“一纲多本”,教科书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样化和自主化,但教科书质量
分心阅读范式通常是用来考察抑制能力的一种研究范式。Hasher等曾用这种研究范式考察老年人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抑制衰退现象,并将此作为支持抑制衰退理论的证据。但是后来的研
学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对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所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
学位
本文通过解析教练职能概念要素,划分其构成层次,全面地认识了教练职能的内部构造、理清了教练职能的层次要素。并以大量文献的比较辨析为手段,以教练职能结构层次要素为研究对象